我家附近有个龙脉山。其实,就是人工造的一个小小的山丘,至于以前有没有高山在卧,我没有深究,也就没法卖弄,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了。
龙脉山,并不出名。我一开始听到“龙脉山”这个名字,还感觉有点莫名其妙。后来得知,传说有一条龙脉从这里穿过,所以取名龙脉山。龙脉山是有遗址的,至少在“龙脉山”的景区标识中,有“龙脉遗址”几个字。而且到实地去看,也有“龙脉遗址”四个醒目大字。
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龙脉山这边被开发了。可按照中国的风水学说,龙脉可不能被随便捣毁,要不然很不吉利。
或许由于这个原因,当地又象征性的造了一个小山丘。好像在告诉全世界,这块地我开发了,但我对“龙脉”还是很尊重的。这自欺欺人的品性,却有点像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性格呢。
又可能这里本来就什么都没有,只是有个关于龙脉的传说,为了某种所谓的传承,或者是为了某种需要的造势,硬生生地造一个龙脉山。
而至于真正为什么人造一个假的山丘,以“龙脉山”之名苟且的存在,我并不清楚,也不想多说什么,毕竟龙脉山就在那里。而龙脉山,曾经有没有高山,是否有龙或者龙脉,已经没有人在乎了。
距离上一次去龙脉山,已经是四五年前的事了。确实由于工作的原因,平时很少在家,偶尔回趟家,也以陪小孩为多。虽然我家离龙脉山不远,但走路少说也得十来分钟,所以也就没往那边跑。
可能是很久没有去龙脉山了,我的心里一直在窃窃私语,我隐隐约约地听到“龙脉山”这三个字。我的脑袋立马做出某种回应,发出了什么指令,指挥着我的脚步朝着龙脉山的方向。我不知道是我想龙脉山,还是龙脉山想我。在前几日,一个阳春三月的早晨,我到龙脉山散步去了。
前几年去龙脉山,我是带着好奇和崇敬的心情去的。由于没有去过,自然想探个新鲜。而龙脉山又带着“龙”的标签,好像天生就有威严,人自然也就会打心里敬畏几分。这次,我同样如此。毕竟好久没去了,倒很想看看龙脉山变成何般模样。而“龙”的威严,好像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
我带着往日的憧憬往龙脉山走去。可当我走进龙脉山时,本来清爽的早晨带来的清新的空气而产生的爽朗的心情,立刻像乌龟遇到危险,迅速地缩了回去。我的心躲在厚重的壳里,不停地颤抖,并产生惊愕的表情。这还是我印象中的龙脉山吗?
眼前的龙脉山,已经杂草丛山,枯叶乱飞。山边的水池,已经干涸,裸露出可怜的小石头。“龙山遗址”字迹斑驳,不堪入目,其中“遗”字也已经脱落,像被遗弃的孩子。安放在角落里的音箱也不见了,我便无福消受那靡靡之音。以前那种流水潺潺、花红柳绿人声沸的向荣气派,早已消失殆尽。
看来,龙脉山已经很久没有人打理了。此时此刻的龙脉山,犹如进入古稀之年的孤独的老者,没有人愿意提供一点关心照顾,以至于生活得十分落魄。
我本想踏着小圆石,到池塘中央去,看看能不能找找龙脉山变样的蛛丝马迹。可由于越往中央,淤泥越深,我也就打了退堂鼓,只好放弃。一名保洁员,坐在池塘边的小路上,好奇地盯着我,她那木然的表情和无神的眼睛,仿佛在告诉我:傻瓜,你到这里来干什么呢?
我沿着小路,上了龙脉山。小路上的石板,摇摇晃晃,歪七竖八,毫无规则地躺在地上,我只好心存怀疑地往山顶走去。
到了山的顶部,一块警示牌赫然地挡在我的面前,蓝底白字非常醒目地写着“龙脉遗址,非专业人员禁止进入”。紧接着,是一个大大的箭头,指向我的左手边。我朝着指示的地方望去,定睛一看,目瞪口呆了。一块块方方正正的菜地映入我的眼帘,菜地已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时令蔬菜。
我的内心五味杂陈,好像在哭,又像是在笑。最后,我只能选择默默地离开。
人就是这样,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总是对某种事物充满着幻想,没有的时候,总想拥有。而真正着手开始,发现却没有那么简单,或者结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美好,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彻底的放弃。
人总在追求一种虚名的东西,就像这龙脉山,到头来,却变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甚至还给自己平添不必要的烦恼,得不偿失。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龙脉山。总以为那些虚名的东西越多越好,乃至堆积如山,就能给自己的未来带来所谓的美好。所以趋之若鹜,造也要造一个。
而实际上,徒有虚名毫无意义。人只有让自己的精神世界保持充盈,才能让内心长出高大青翠的梧桐树,那美丽的凤凰才会来筑巢。况且,那些所谓的名利,也不是那么轻易而得,哪一个不是历久弥坚呢?
当我离开龙脉山大概一百米左右时,回头望了望。看着那被烟雾淹没的龙脉山,感觉它好孤独、好可怜、好可悲。我又环视了四周,发现其实人人活在这个世上都很孤独。而透过龙脉山,我清楚的认识到,只要不图虚名,始终保持内心的通灵,孤独的结局也会不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