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德行出众的人,成为君子;有才无德人,只能是小人。有德无才,不过是庸人,有才无德却可能是坏人。
中国文化的传统,历来重德。孔子曾经喟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鲜明地宣示了德行的重要性。
以德为先,德才兼备。在品评人物的时候,首先也是要看道德品质的。
一个人品行高洁,就容易青史留名。品德高尚的人,即使没有什么丰功伟绩,没有多大的功名,也总是会得到高赞,至少可以得到好人啊的肯定。
一个人才高八斗,但是如果做了有违公认的道德品质的事情,也会被后人贴上负面的标签。
比如三国时期的曹操,发布唯才是举的求贤令,治理下的北魏,政治上的人才荟萃,经济上的发达,军事上的强大,不知道比东吴和西蜀强大多少。
就是因为曹操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被贴上了奸雄的标签。戏台上也是以反面人物的形象示人。
古人云:建国军民,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可能没有比中国人更注重德的了。
要想成为大家认可的君子,最重要的不是才高八斗,而是德行高洁。
反而是那些有能力的人,如果私德不修、公德有亏,就会被舆论认为是小人。比如汉代的陈平,虽然谋略出众,功劳甚大,因传说其与嫂通,故而评价不甚高。
大家又都认为有德之人,至少很安全,对既定秩序不会造成多大的危害。
如果一个人道德品质很差,恰恰又是很有才干,那么做起坏事来,就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常言道:坏人不可怕,就怕坏人有文化。过去啸聚山林的盗匪,如果没有通文墨知韬略的类似智多星吴用之类的人物,是不足为患的,是翻不起什么滔天巨浪的。
当然,最佳的状态是德才兼备,如诸葛孔明之类的人物。但是天妒英才,往往不会轻易让人成为德才都是无可挑剔的人。
有些人,人很好,但是没有什么本事,只能做一个老好人。
有些人,有一些歪才,但是心术不正,只能做一个势利小人。
两害相权取其轻,大抵如此吧。为什么往往是那些没有什么本事的人,反而人缘好些,那些恃才自傲的人,往往人缘很差,个中缘由,值得深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