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哲思想法
提升商业思维:瑞幸咖啡,不仅仅是咖啡

提升商业思维:瑞幸咖啡,不仅仅是咖啡

作者: 水滴识穿 | 来源:发表于2020-04-06 11:27 被阅读0次

@善用网文:读书提升认知,知识改变命运

01

2019年9月,上海开了第一家好市多Costco。

开业当天,差点把交通都搞瘫痪,并且很快,在中国起码出现了100个好市多的“门徒”。

其实好市多在欧美并不算什么新模式,在美国做了40多年了。

大家之所以觉得它很新奇,可能是因为中国以前没有『会员制超市』

好市多也许并不知道,它在中国被称为新零售。


除了好市多的会员制超市,新零售里还有一类叫做『无人零售』。

很多人说无人零售才是未来,但是无人零售店在中国快倒光了,因为它们都在琢磨包装和噱头,而不是实质性问题。

对于无人零售,目前最好的应用还是自动售货机。在老龄化程度更高、人口更密集的日本,自动售货机非常发达,但日本也没有所谓的无人零售店。

无人零售店是个伪概念,因为它只是没有销售员,还是需要人来完成维护、补货之类的工作。

什么时候连维护都不需要人来做了,那么无人零售模式可能就真的盘活了。

国内还有一个被称为新零售的商业模式,却又充满了争议,它就是瑞幸咖啡。

瑞幸是一个商业神话:

在一个没有咖啡消费习惯的社会,创办了一个咖啡品牌,只用了18个月时间,招了1万多名全职员工、1万多名兼职员工,开了3 000多家店,实现了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近300亿元。

瑞幸的本质是什么,它能快速上市凭借的又是什么,和其它的餐饮零售相比,瑞幸的成功到底有什么不同?

今天分享的书籍《瑞幸闪电战》会带给你答案。

02

在瑞幸咖啡的上市路演PPT里,有一页显示它的模式是“星巴克+7-Eleven+好市多+亚马逊”。

事实上,这便是瑞幸狂奔的原点,在它起盘的时候,想的东西就和你不一样。

咖啡连锁,似乎是靠补贴烧钱逻辑运行的,背后却是出身于神州团队的瑞幸咖啡管理层所相信的一套逻辑:新零售。

用户数据资产、供应链和产品资产全部数字化,然后用算法优化整个长链流程。

所以作者说,瑞幸的参考维度不是餐饮公司,而是科技零售公司

那么,二者的核心区别是什么?

就在于数据所放的位置,以及驾驭数据的能力。

什么零食畅销或即将畅销,不同区域的人喜欢吃什么,以及因为气温、活动等一系列因素产生的销售波动,都会由信息“大脑”记录和预测。


那瑞幸的数据指标是怎么制定出来的?

它需要的是对自身业务的实际了解与不断迭代。

瑞幸有一个数据维度叫作每小时商品数,即一天卖多少件商品,用了多少工时,然后平均下来每个工时卖了多少件商品。

一开始的时候,瑞幸照着这个指标预测销量和排班。基于销量预测,然后按照效率指标控制效率,在排班时就知道要排多少工时。

但是一段时间之后,瑞幸的运营团队发现这个维度仍然不够精准。

店员售出一杯现场制作的咖啡和售出一个中央工厂配送的三明治,所需的时间差异很大。

前者的耗时可能是后者的10倍,因为后者只需要从冰箱里拿出三明治放入袋子里。

所以,在后来的迭代中,瑞幸便增加了新的维度,按不同品类的耗时区分开来。

从指标本身来讲,一个指标不够,需要增加其他的指标,形成共同作用,相互之间通过制约达到一定的平衡。

这是瑞幸独有的对数据驾驭的能力,其它传统餐饮企业尚未具备。

03

数据化是一个非常大的范畴,包括用户数据、业务流转数据、整个公司运转过程中的数据等。

同时,数据还需要环环相扣,一旦中途有缺失,数据就不严谨。

那么,如果想在智能化领域中领先,包括设备的运转数在内的一切数据都要算进去。

物联网是瑞幸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其系统的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结构非常清晰。


瑞幸做的第一件事是咖啡机的物联网化。

因为当时咖啡机产业链比较原始,咖啡机都是离线的,瑞幸靠自己的技术团队研发小设备挂载在咖啡机上,让所有设备映射到服务器云端。

如此一来,就能够知道咖啡机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也能够对每一杯咖啡的制作过程有所了解。

然后,瑞幸又着手对温度计做了改造。

从品控的角度来说,牛奶和轻食都需要有保质温度,温度只要超标就会造成损耗,所以必须让这些物料的温度信息在线可查。

早期使用的是传统温度计,后来改造成一个蓝牙测温模块,在手机上手动一键上传温度,最后改造成自动上传。

只要在门店范围内,这些测温设备就会自动连接门店的计算终端,自动连接温度计,然后把温度计的数据采集上传。

中间有10多道保险程序,确定数据准确。

无论是咖啡机还是温度计,都从功能点出发,从一个非常急迫的需求出发。

所以,瑞幸要完成的是一个物联网化的大目标。

04

此外,数据驱动的一个重要核心是拥有极强的专业人脑来训练系统。

在技术落后的企业里,人力部门起码有60% 的时间在处理重复低效的事情,但在一家数据驱动型企业,人力部门及员工的信息系统开发是重中之重。

在瑞幸,每个人都有各自实现功能的不同平台。

在人力部门端,简历的筛选、投递、测评等都通过系统进行,并实现录用通知自动分发,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在员工端,从入职的电子签章,到查看自己的工资条、开具收入证明等事务,则通通可以用手机完成,并实现云端汇聚。

兼职员工也必须进入系统,从面试阶段开始就需要通过系统看学习资料。

实际上,瑞幸绝大部分事项审批、财务流程、业务流程等,都是以这种高效率、云端化的方式完成的。

一切能在线的流程就在线化,能标准化的就标准化,能不交给人完成的就不交给人,只有降低风险,提高效率,标准化才能成为可能。

自上而下对数据的“崇拜”,并使之变成基因。这是作者认为鉴定一个企业是不是拥有数据基因至关重要的要素。

在瑞幸内部,每一个人都把数据驱动挂在嘴边。

在瑞幸门店端也是这样,每一批店员都会说“我们是数据驱动的公司,和别的店不一样”。

05

作者说,瑞幸模式既不是由营销驱动也不是由资本驱动,而是从一开始就坚定要做数据咖啡。

其核心在于,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更好地统筹和组织业务活动,是技术团队研发出的那套支持瑞幸从上至下科学快速运转的系统。

这套系统在不远的将来能实际满足的需求才是瑞幸的价值所在,发优惠券打折只是术。

这杯数据咖啡,看似建立在冷冰冰的数据之上,可这些数据远比店员懂你,毕竟店员可记不住你每天在什么时候喝什么价位的咖啡。

数据化是动态的,很快大量的企业都会跟进,到那时,今天所讨论的一切都会变成标配。

作者认为,这种思维本身更值得被传递与分享

这才是未来商业世界的制胜之道,而不是只把眼光放在一种产品或一个品牌的表面之上。

总而言之,不管瑞幸能走多远,它的尝试都是新商业领域内一次极有价值的探索和开拓。

今天的瑞幸,从产品制作到拿给顾客的所有环节都离不开标准化和数据化,而标准化与数据化打通了一座座数据孤岛。

海量数据的合理利用使企业高效运转起来,我们才看到了瑞幸野蛮生长的传奇。

这对于大量企业很有参考价值,这种价值不在于瑞幸对不对,而在于它走了一条试过错的路:

从外向内,企业先确定自己想要取得的结果——如果要做新零售,那么从第一个用户开始,就要把所有信息留在自己的数据库中。

为了实现这个结果,企业需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系统,需要培养什么样的数字化能力和环境,再由内而外建设这样的能力。

简而言之,就是先要有效配置数字资源和实体资源,然后数据先行、不断优化,再去扩大数字化的优势,最后实现有序快速的商业扩张。

这本书中还介绍了瑞幸的企业管理新模式,供应商和供应链管理的创新方法,深度剖析了瑞幸营销的全流程和增长模式,如果感兴趣,也推荐你阅读这本书。

关注 @善用网文:每个思想,都会发光!

读书提升认知,知识改变命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提升商业思维:瑞幸咖啡,不仅仅是咖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hhh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