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周卫英老师的《周老师写作交流群》已经半个月了,其中发过两篇日记进群,被老师们批得体无完肤――这个群里的老师火眼金睛,连一个标点符号漏打或打错都能明察秋毫。
这样的老师才是真正的老师。但我的“拙劣”的文字,都是在早上跑完步之后,最多用半小时匆匆“炮制”而成的,各种语法错误和标点符号错误比比皆是,到后来只敢默默观望,不敢再发文到周老师群里了。
周老师经常在群里说:“写作必须有老师指导,否则虽然写很久很多,水平却没有明显提高。
一般读者只能表扬你,指出你的优点,很难批评作者,或者给作者指缺点。
甚至大部分读者只是说‘很好’之类的空话,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表扬只能满足写作者的自尊心,只有批评能够真正有助于写作者改进提高。只有老师或者真正的朋友才能批评你,一般的朋友也是不敢批评人的。
所以要成功,一定要找到给你指路和棒喝的人。”
昨天斗胆在群里问周老师:“您说,您的亲人给您的绰号很多,没有一个好听的称呼,都是‘损’我的,什么‘书呆子’、‘榆木疙瘩’、‘比死人多一口气’、‘清高’。
我的绰号虽然没这么难听,但我骨子里觉得自己也是这样的人。
但我又不接受这样的自己,该如何调整?”
马上就得到了周老师的回复:“问题在于自己。
那些称呼亲人只说过一次,但是我却记忆了一辈子。
他们早已忘记,而我没有忘记。
错的是我,不是他们。
那时我十几岁,还是青少年,非常敏感内向,,所以对亲人的无意评价都非常上心。
现在想想,完全没有必要。而且他们的评价也很有道理,我确实是那样的人。”
马上有群友叶子跟着讨论这个话题:“老师的反省很深刻,如果生命能不被他人评判所影响,会美好很多。”
老师的回答我非常满意:“谢谢老师,忘记该忘记的,确实不容易做到。”
周老师继续提出改善办法:“后来我练习演讲交际口才,弥补自己的短处。”
群友陶语说:“说者无意,听者却有意。只要自己不在意,它就不会对你造成什么伤害。
换一种角度看问题,亲人的鞭策有助于帮你看清自己,弥补自己的短板和不足。这时候,你就不会认为是一种伤害了。”
周老师:“赞同!我不善言辞,每个人都能看出来,我的同学、老师、朋友就专门指出过我的缺点(不善交际)。
他们说的这些问题我确实有,所以我在以后的日子不断适应社会,完善自己。”
我:“是的,往往是亲人无意间取的一个绰号,却是我们当时生命状态的最真实表达。只是我们当时无法接受,所以心里抵抗。其实,不抵抗,才能盛放。
其实现实不太容忍我们成为一个‘不善交际’的人。曾国藩在屡败屡战后,才认识到‘关系的力量’,才开始修行这一块,才达成了最后的圆融。”
群友蜻蜓之旅:“孩提时代很容易受到绰号的伤害,这也警示我们不要随意给别人起绰号 。”
群友月亮外婆:“内心强大的人,是不会在意别人的,他的关注点在自己的目标上。
越觉得被伤害,就越会被伤害,吸引力法则也是这样告诉人们的,所有的人和事情都是你自己吸引而来。”
我感觉自己在这个群里说话,完全是“班门弄斧”,很是矫情,又犯了“华而不实”的毛病,但还是得到了周老师的点赞。
周老师不仅对群友们写作作出免费指导,对于我这样人生时时陷入迷茫的人,也极具耐心地指引方向。
一直记得那句话:“在你需要的时候,老师就出现了。”
在这种心无所属的时候,周老师主动邀请我加入他的群,得到周老师的指点,也算是人生之一大幸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