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教的教育》读书打卡第26天,第二编让爱流动——成长与升华,第

《不教的教育》读书打卡第26天,第二编让爱流动——成长与升华,第

作者: 林子的阅读时光 | 来源:发表于2023-05-29 22:30 被阅读0次

【金句摘录】

3.0~1岁,是否建立起对世界的信任?

0~1岁是人生发展第一阶段,弗洛伊德称之为口欲期,意为,口唇是婴儿获得爱的满足的主要器官。这种说法有其道理,因为婴儿通过吃奶来获得生存,吃奶和睡觉是婴儿两大主要工作,吮吸手指头或者安慰奶嘴确实能够给婴儿带来安慰和满足;婴儿甚至把口当做探索世界的主要器官,什么都要放在嘴里咬一咬。

从这种理论出发,似乎母乳喂养更适合满足孩子的口欲期需求,如果采用人工喂养,最好能和婴儿保持视线接触,以传递爱意。过早断奶或者突然断奶有可能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影响。

艾里克森则认为,0~1岁的发展任务是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如果他的需求都能被大人及时理解,并且及时满足,他就会对这个世界和他人产生基本的信任,并形成乐观、积极的性格,为今后的亲子良性互动打下基础。

如果这一时期婴儿得到照料者的拒绝,或者前后不一致,婴儿可能认为这个世界是危险的,不可信赖的。但他认为世界不可信赖,当然会把自己紧紧的包裹起来,就像缩进壳里的乌龟。这个人的生命范围就会极大的缩小,也会用极大的能量保护自己,抵御世界。

4.1~3岁,是否建立自主性?

到一岁的时候,孩子慢慢知道自己和世界是分离的,哪些是我的一部分,而哪些不是。于是他希望知道自己的势力范围,对什么可以控制,对什么不可以?排便就是孩子感觉到自己自主性的重要体现。于是在弗洛伊德看来,这个时期是肛欲期,自发排便是其获得满足的主要来源。

对于这个阶段,艾里克森对弗洛伊德也做了扩展。除了排便的自主外,孩子在吃饭、穿衣等等都要学会自主,如果不能实现这种自立,可能引起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感到羞耻。

所以,给孩子充分的锻炼机会,切忌家长包办,剥夺了孩子的成长机会和乐趣。切忌对宝宝说,这件事你干不了,长大了就能干了。这其实摧残了孩子的自信。长大时多大?此时他的热情被熄灭,可能从此关上了一扇门。

不仅孩子能做的事情让他自己动手,最好大人做事也请孩子帮忙。这样孩子还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体会到劳动的快乐,这对孩子树立自己很有能力的认识很有帮助,是培养孩子自信的重要手段。

一个总是被剥夺自主权的孩子,会逐渐失去自主决策的愿望和能力,变得软弱、退缩。

一个没有经历世事的孩子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是在很多事情的刺激下慢慢失去了初生牛犊的冲劲。

5.俄狄浦斯期---能否形成独立性?

俄狄浦斯期就是传说中的“恋父恋母”情结期,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这个时期产生恋父恋母情感萌芽,开始内化性别角色的特征。同时,在这个时期孩子与父母完全分离。

如果说0~1岁,孩子希望和母亲完全是一个共同体,饿了就吃,渴了就喝,各种需求都及时得到满足;那么1~3岁,孩子渐渐与母亲部分分离,他可以理解母亲是另一个个体,也有自己的需求;而3~6岁,孩子和父母就完全分离,成为三个独立的个体。如果达到完全分离,孩子就会具有独立性,如果不能形成分离,延续上一阶段状况,孩子可能形成依赖性人格。这个时期是建立和他人关系的时期。

如果一个孩子形成了依赖性人格,他就会把自己依附在别人身上,失去自己行动的勇气。

6.没有完美的人生,也没有完美的父母

我们仅从0~6岁这几个时期,就可以看到,人从小长到大是多么不容易,要经历一道道关卡,而能量就是这样一点点漏失的……

看到这里,为人父母者会产生怎样的想法?或者,深感责任重大,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生怕一失足成千古恨,担心自己一时的失误会影响孩子的终身;或者,为自己的某些问题找到源头,因为自己为此吃了很多苦,于是下决心让孩子规避这些雷区,为孩子创造完美的人生……

如果这么想,父母就会感觉到强大的压力,而且时时生活在担忧和焦虑之中。但是,无论你怎样小心,都不可能给孩子一个完美的童年,更不可能给孩子一个完美的人生。

因为,首先,人生就是不完美的,按照佛家的观点,人生就是有“漏”的。就像人一出生,从与世界一体到与世界分离,仍旧不可避免地感到无助、恐惧,能量就已不可避免地漏失了。而此后的每一阶段,让孩子得到百分之百满足的都是不可能的。所以,从出生到成人,就是心理能量不断减少的过程,父母所能做到的,只能是让孩子心理能量最大限度地保全。

其次,父母也是普通人,只有普通人的智慧和七情六欲。那些理论都是完美的,但是能做到完美的父母几乎没有。再说,承认自己是普通人,比在孩子面前装圣人对孩子更有利。

第三,同样的境遇,有可能产生不同的人生,因为人的心理是非常复杂的,孩子也是如此。有一个故事叫做,谁叫我摊上这样的老爸,有两个兄弟,父亲好吃懒做,没有承担起父亲的责任。长大以后,老大同样好吃懒做,不负责任,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谁叫我摊上了这样的老爸!而老二却非常勤劳,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他常挂在嘴边的还是这句话:谁让我摊上这样的老爸!

所以,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人生。

但是,如果你松下一口气,我就这样了,谁叫你摊上我这样的老妈老爸!那就又错了,我们唯一能做的是,放下包袱,修炼自己。谁叫你选择了为人父母这样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收获感悟】

孩子的教育无小事,而为人父母无疑是最艰巨的工作。希望我们通过学习都能胜任这份工作,不辜负小小生命的信任与托付。

相关文章

  • 读书打卡532

    读书打卡第532天(20220708) (第76本刘正荣《课堂评价与升华手册》) 读第80页——120页, 读有所...

  • 读书打卡532

    读书打卡第532天(20220708) (第76本刘正荣《课堂评价与升华手册》) 读第80页——120页, 读有所...

  • 读书打卡534

    读书打卡第534天(20220710) (第76本刘正荣《课堂评价与升华手册》) 读第160页——194页, 读有...

  • 读书打卡533

    读书打卡第533天(20220709) (第76本刘正荣《课堂评价与升华手册》) 读第120页——160页, 读有...

  • 读书打卡531

    读书打卡第531天(20220707) (第76本刘正荣《课堂评价与升华手册》) 读第40页——80页, 读有所得...

  • 读书打卡530

    读书打卡第530天(20220706) (第76本刘正荣《课堂评价与升华手册》) 读第1页——40页, 读有所得:...

  • 学习《教育常识》之心路历程|教育内容常识:创造性选择、解读和活化

    ——读《教育常识》心得(七) 这是我参与勇气读书会第二季打卡第11天 我阅读的书目是:《教...

  • 学习《教育常识》之心路历程|人性常识:教育常识的根源

    ——读《教育常识》心得(二) 这是我参与互加勇气读书会第二季打卡第2天 我阅读的书目是:《教...

  • 【学习体会9】培育生命自觉

    ——《教育常识》学习体会9 今天是我参与勇气读书会打卡的第9天,阅读了第二篇中的第14节《教天地之事,育生命...

  • 唤醒孩子的心灵

    ——《教育常识》学习心得4 今天是我参与勇气读书会打卡的第4天,昨天竟然忘记打卡了。今天我阅读了第二篇《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教的教育》读书打卡第26天,第二编让爱流动——成长与升华,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hrs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