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英语用上天?

作者: 杨涵的思考笔记 | 来源:发表于2019-01-05 11:41 被阅读95次

    你知道吗?如今生活在美国的华人,80%的时间也在看中文。

    为什么呢?因为看英文累。哈哈!其实也不是看英文累,而是,看中文太容易。这真的是问题所在。

    我的老师在一次演讲私人分享中谈到:
    我读的书99.99%都是英文版,你要养成这个习惯,就必须把那个容易的给切掉,二十多年前我就跟很多人说过,但他们真的只是觉得我在装X。
    我说“我坚决不读中文的非虚构类读物”,它是有原因的。——不是我装,也不是我觉得英文比中文好,或者说中文不好。为什么呢?因为我读中文太容易了,一旦我开了这个闸口,我就不愿意读英文了。
    当然了,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现在看中文,觉得很累——因为找不到它们的逻辑脉络。

    事实上,从来没有什么学习行为是如此惊人地大面积失败的——几代人前仆后继地“学”英语,从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本科4年,总共16年竟然就是没学好英语。为什么呢?因为不用。因为我们每天的使用量,总是连10分钟都不到,从来就没有超过那个阈值,怎么可能好呢?(《人人都能用英语》)

    既然我们不在美国,就只能自己给自己创造一个使用英语的环境。要知道,并不是只有在美国才有一个浸泡式的环境的,很多的美国华人并不会讲英文,只是聚在一起打麻将,学着说着各地的方言,也觉着很爽。

    那么,如何创造出这个浸泡式的环境呢?砍掉所有的中文渠道:打开视频软件是英文视频,买的杂志和书都是英文的,看的网站都是英文的(当然中文的也没什么可看的对不对?),其实,这样几周下来,就会感觉到非常大的变化的。

    学习和习惯是不同的。学习,可以一次学很多课,左右同时开工。但,习惯,一次只专注养成一个好的习惯。

    其实做过的人都会有经验的——无论什么东西,就算做得不好,持续做,做100天,一个大坎就过去了。100天真的是个坎儿!其实这么想,真的很吓人的,一年里能养成3个习惯,而我们致命的弱点真没有那么多,所以实在不必开很多的口子。

    前不久,我用96天(其实,加上初期得有半年)时间专注养成了一个习惯,从此实在是一周当过去几周用,在这里还是不细说了。只不过,只要你这样做成一次,你就会深刻体会到大脑的神奇力量——“人活着,最有趣的一个游戏就是改变自己的大脑,大脑就是我们最大,也最高级的玩具。”

    用英语,天天用英语,像吃饭睡觉一样用英语,这辈子从此做一名双语使用者——就如同那些生在地理“多语使用区”的人一样日常,就如同不是文盲的人就应该识字一样理所应当,就像是刚需一样如果不用就浑身难受!

    很明显,用英语(而不是“学”英语),是在建立一个习惯,是一个受益终生的习惯,我们完全值得花上几个月的时间专注养成。

    脑子清楚了,很好,但这只是开始,后来是远征。

    而要用英语,我们得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至少这个过程并不是线性的——这是一个有复利效应的过程。

    What does it feel like to stand here?

    因为在初期,无论是读正常的英文纸质书,或是正常的英文有声书,不认识、听不懂的字词实在是太多了,就算记下很多,不懂的依然占比不小,阅读和听力的速度还是会非常慢。而到后期(越过拐点),随着不认识的字词占比越来越少,阅读速度将会得到“飞扬”般的提升。

    Which probably feels pretty normal…

    所以,我们得先适应一段时间,一段输入效率低下的时间,一段成长率较低的时间,但希望之火不会熄灭,因为我们在这个方面活在未来——持续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最初的预测最终将成为现实。

    用英语为什么难呢?——因为我们当初真的小看了它,这是一个需要我们使用10周以上的时间,不断提醒自己,跨越一个又一个阶段,才能逐步习得的习惯。

    如果用复杂二分法把事情按“正确、错误”和“容易、艰难”分成四种情况: 复杂二分法很好用

    如何选呢?其实答案简单而又唯一——永远不要在容易和困难之间选择,而要在错误与正确之间选择 。既然用英语明显是更正确的选择,困难一点就当能建立一条护城河嘛!一个量化的标准是:每天用英语4小时——这样,半年时间就能强化自己。事实上,几周下来,就能感觉到非常大的变化。

    不过,即使想清楚了,也要注意两个方面:

    1、刚开始的时候不要用力过猛。

    既然是远征,那就不应该以短跑的方式行进,按照规划的阶段一个一个慢慢来,没达到阶段目标就继续延期——谁爱急谁急去吧。

    2、克服恐惧

    事实上,绝大部分人和我一样,英语不是“0基础”的,事实上我们是“负基础”。——因为恐惧。

    我们没有把这些文字当成天然就该认识的,天然就该用的,就像自己使用母语一样天然,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熏陶,我们最终被灌输了“英语太难了,我不可能学好的”等等各种各样的恐惧。——这恐惧就像是地心引力,会一直拽着你,把你拽回去,最终,你就永远“飞不起来”,更别提“飞出去”了。——我一直觉得“上天了”的说法不仅是有趣的,还是相当精巧的。

    上高中的时候,物理书里有个重要的概念:“逃逸速度”(Escape Velocity),又叫做第二宇宙速度(Second Cosmic Velocity)。这个概念太迷人,让我无法不浮想联翩,直到今天,它都是我最喜欢的概念之一。(第二宇宙速度推导过程

    Second Cosmic Velocity

    做学生这么多年,我也深有感触:哪怕是学习,也得学得快,高速学习虽然囫囵吞枣,但也有一路披荆斩棘的快感。作为医学生的我们,应该也能明显地感受到,每当考试月那些天,几乎每个人的学习效率都会得到惊人地提升。

    科学家解释说:这是我们进入了“稀缺心态”(《稀缺》),让我们只关注眼前最紧急的事情,而长期处于这种心态会使人忽略重要的事情。然而,如果我们已经知道一件事情的重要,在一定时间内主动进入“稀缺心态”,飞速干好,至少干得“及格”,不会轻易被地心引力给拉回去,这就是一种能力,也是我们必须磨炼的一种本事。所谓的“Be a machine when working. ”真的没有半点儿瞧不起人类的意思——这是一种超能力。

    周星驰在《功夫》里有这么一句台词:“天下武功,无坚不摧,唯快不破”…… 真心不觉得这话装逼捣蛋,知道确实是那么个理儿。

    唯快不破

    脱离地心引力的方法是什么呢?或者说,航天飞行器怎么飞起来的呢?

    科学家们要考虑的是这么几件事情,航天飞行器的重量、起始的速度、可携带的燃料数量 —— 要命的是燃料箱本身也有重量…… 所以,科学家们想出来的办法是,飞到一定高度之后,把一节燃料箱丢弃掉(jettison),降低飞行器的重量;再飞高一段距离之后,还要再丢掉另外一节燃料箱……

    有些方法来自地球上最聪明的人

    这是个多么有启发的方法论啊!

    而,用英语又是一件多么类似的事情——这上的“重力加速度”,林林总总包括很多,主要包括:

    遗忘速度

    内心的恐惧

    很多英文网站需要外国证件的门槛

    对低效率的忍耐

    中文世界的诱惑

    所以,用英语也一定要快,要快到超越“第二宇宙速度”,不然你飞不出去。


    好了,现在的结果是,我们既不能“以跑短跑的方式跑长跑”;又要“快到超越第二宇宙速度”——这不是死局吗?

    哈哈,这其实是我故意设置的思维陷阱——类比虽然可以形象地描述某一事物,但是也容易让我们的思维不知不觉陷入死胡同(类比及其方法论)。

    究其本质,我们只需要知道下面2件事:

    1、刚开始的时候不能太快。

    2、解决那些从根本上在阻碍着我们的事情——要么尽可能把这些障碍排除,要么就迅猛到这些障碍根本挡不住。


    一个一个地具体化解决上述问题,几乎是培养所有习惯的方法论。

    后面的内容也会越来越个人化,对一些个性化问题的深入思考对读者而言也可能真的没有什么用处,那些东西就不公开写了吧。

    2019.1.5

    补充于2019.1.17。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把英语用上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hsr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