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足再差,也差不哪儿去了。
因为,再向下,应该不会有太大空间了。总不能缩到地板以下吧。
即使,还有下降空间,那也只是一件关于大家娱乐体验的小事。跟“年成儿”无关。
所以,关心或者不关心男足的人,都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
不关心男足的人,从来都没有因为有他没他,他好他差这类“臭氧层子”的问题,浪费过一丢丢脑细胞。喝茶侃大山之余,还不忘冲着那些围观男足的人群,翻上几片白眼儿。
关心男足的人,应该还会有,但人数越来越少,应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原以为,十一个人里有几个“归化”,应该让那些对男足仍然抱有幻想的球迷,能够看到男足的变化了吧。
可是,几次三番下来,灰心丧气的队伍里,又多了很多“新鲜血液”。
按说,那些“大牌”队员,每天吃上两三根儿海参,身子骨儿应该补得可以了吧?可是,时至今日,除了成绩依然稳定在让国人不堪忍受的层面原地踏步之外。身形变化也不明显。
如果有担心的话,最最应该的是中国的医疗和教育了。
医疗如果出了问题,影响的是目前这一代的人。教育如果出了问题,那影响不可估量。受影响的有可能是下一代,或者下几代人了。
简单的一个服用阿莫西林,需要做一个青霉素过敏试验问题,一些三甲医院的医生、护士竟然都不知道应该做还是不应该做,这就不应该了。人命关天,这绝非小事。医学的严谨,关乎百姓生命。
前两天就收到了徽章。不得不进行的静置,让《今日头条》为品鉴官们精心设计的“头条内容品鉴官”的实物徽章受冷落达48小时之久。
不得不承认,这期间刺刺挠挠的手,也三番五次地向静置徽章的地方比划过几次,大脑支配着不甘寂寞的眼睛,也时不时地朝内有徽章的小纸盒儿瞄了又瞄。
但还是在不自觉中习惯了自觉。好像静置这个程序不是自选动作,而是每一个人必须遵守的规定动作。
打开包装的感觉,徽章的“长相”,跟自己想象中基本相同。独具匠心的设计,精致环保的材质,恰到好处的尺寸,每一处无不体现出了平台的良苦用心。
按说这个“头条内容品鉴官”实物徽章到手之后,就可以不再像以前那样,劳心劳力地继续赏、评、鉴了,但已经习惯了的动作,冷丁停下来,倒是觉得有点不适应了。还会不知不觉地继续参与。
偶尔,没有触碰“继续品鉴”的按钮,就觉得亏欠了平台许多。
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拿人东西手短”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