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参加书香澜梦第66期“妆”专题活动。
“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每年的正月十五闹元霄这天,无论是南方、北方,还是城市、乡村,都很热闹喜庆。尤其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人民,对元霄节这一传统节日,特别重视。这主要是正月十五闹元霄是开春之兆,以前的人们认为,春开的好与不好,关系到这年的风调雨顺,岁次平安。关系到这年农作物是否能五谷丰登。
另外,闹元霄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各地对元霄节的重视和组织活动也不一样。但中心意思基本相同,都是以庆祝节日幸福快乐和祈求这年五谷丰收,平安幸福为目的。是件非常开心快乐、悦诗风吟、且很有意义的喜庆之事。这一天,北方地区的人们,都比南方的人们相对来说更重视。工作也做得更细致,表现出更充满节日的氛围。
以东北为例,正月十五这天,城市里的大街小巷,农村里家家户户门口的房檐下,都挂着鮮艳的大红灯笼。灯笼上有的写着风调雨顺!有的写着五谷丰登!还有的写着国泰民安!节日快乐!预祝丰年!岁岁平安!年纪较大的人家,房檐下挂的是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年青人家里挂的灯笼大多数是:夫妻恩爱,白头偕老,永结同心,百年好合。刚成婚的人家,盼望早日怀孕,挂的是早生贵子,的灯笼。子女多的人家挂的灯笼是子孙满堂。新婚燕儿,也有挂男才女貌,夫妻恩爱灯笼的。孩子在读书的人家,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五子登科!灯笼的比较多。两地分居的人家,常挂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灯笼,以寄情思。城里街头巷尾都根据自己店的特点而挂。有只见才来,好运连连,四方才来,福禄寿喜,日进斗金,才运亨通等等各种各样的企盼与希望,虔诚与守望的灯笼。但各种各样的美好的祝福,都是出售灯笼商家的制作。买灯笼的人,需要那种祝福的灯笼,就买那种,非常方便。
秧歌舞,蹬高跷,二人转,打腰鼓,都是北方节日的娱乐特色。元霄日的热闹比过春节还有过之,而无不及。扭秧歌舞的大姑娘小媳妇头插一朵红绸带结成的大红花,身着彩衣、彩裤,腰系一条长长的红绸带,脚上穿着绣有红球金边的花布彩鞋。头上梳着一条用红绸带扎好的,又粗又长的黑鞭子,脸上涂脂抹粉,妆扮得似桃花一般美丽。
中、青年男子,头裹红头巾,身着白色的衣、裤,腰糸一条长长的红色绸带,脚穿金边、绣有红球的黑色布鞋。
扭秧歌舞时,男、女都脚蹬用木棍做成的高跷。(高跷有矮的,中等高的和更高的三种)(女的大多数人踩的是低高跷,但也有胆子大的女孩踩高的高跷。男的大多数人踩高的高跷,因为男人胆子比女人更大。其次是这是男人出人头地的好机会。都想出人头地,蹬高远望。也有少数的男人踩矮跷,不是他们不想蹬高远望,出人头地,而是他们没这个胆子。当然,也有技不如人,甘拜下风的原因。毕竟蹬高跷也是有技术含量的,更何况高跷是用绳子困绑在脚上的,没掌握好,摔倒了,可是会伤人的)。在音乐的节奏下,翩翩起舞!
他们两手握着系腰留下的两片红绸带,挥舞,脚下的高跷灵活的来回腾挪着步伐,一大群人整齐有序且又灵活的做着各种舞蹈动着,让人看着拍手称绝!
更有甚者,踏着高跷,唱着二人转,确实引人入胜。
打腰鼓,全是女人的特强。她们“红妆素裹,分外妖娆”。个个青春靓丽,身轻如燕,扭动窈窕的身姿,打起响亮的鼓点。尤如婵娟舞步,恰似昭君出塞,让观者痴迷,看者忘返。活生生是嫦娥姐再世,水灵灵似何仙姑下凡。
晚上,街道巷尾张灯结彩,六色琉璃,好一派元宵节的隆重妆扮。有诗曰:“元宵节夜感动天,兄弟姐妹舞翩翩。不信人间无胜境,请看娇容美如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