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静坐的六个层次:
止,静,定,安,虑,得。
层次:知止而后能静,静然后能定,定然后能安,安然后有得。
知止,静坐开始时用心反照自性,杂念有了就要止于善地。
更上一层就是“静”,“静”后再深就是“定”,渐渐于静坐之中心性一片清澈,生活中人事匆匆,思虑万端,事为烦扰,于定中忽然会觉得什么都看破了,无牵无挂,心生喜悦,孔子曰:“我欲仁,斯仁至矣。”
这就是天心了。天心层次为“致中和,天地归位”。
儒家“安”的境界这个层次佛家和道家多有描述:六祖慧能求达摩为其“安”心境,达摩问“你的心在那里?”慧能明白了“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人,人无其人”不求而心自安。
《易经》“艮”卦就是最好的描述“艮其背不见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视而不见,听如不闻。
再往下就是“不虑而得”通过"诚"的修练,练到极致就会达道。
“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这就是儒家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