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待久了,每一次看到蓝天都忍不住拍一下,因为不知下次见到会是多久以后。
但是,我必须承认,走过了那么多地方,蓝得这么震撼这么彻底的地方,只有黑河。
各种蓝 蓝得好心动在黑河的日子,每天一出门就是举起相机
同行的同事总是很感慨:明明你是从北京来的,却天天一副土包子相!
在这里生活了16年才会懂,北京很包容,在北京你看得到全世界的人,吃得到全世界的美食,能了解到最前沿的科技和最高端的时尚~
而北京缺的,正是这种最最本色的东西,比如蓝天,比如安静的夜晚,比如上下班时段不那么拥挤的路口。
而这一切,在黑河,都有~
旧模样这样的建筑,还保存着20年以前的风格
商业步行街都没有很多人
在这样的街口,偶尔恍惚,特别想回到这种模样的小时候。
卖气球的奶奶步行街上卖气球的奶奶
穿着碎花小褂,一把五颜六色的气球
笑容中略带羞涩,皱纹深深都挡不住满满的幸福感,比气球好看呢~
在这个恬静的小城里安静地变老,应该很幸福。
早市上的大兔子我应该有近20年没有逛过这样的早市了。
油条和豆腐脑,大堆大堆便宜的蓝莓,需要用力打才会害羞的含羞草,有我猫两个大的大兔子,遛鸟的大爷,赶去跳广场舞得大妈,小情侣吃了早饭手拖手地去遛弯消食……
几乎是上世纪的生活方式,处处人间烟火
美好得,就像是我回不去的往日时光。
国界 眺望一片深蓝浅蓝的国界,少女带着神往的背影
在这样的年纪,我也曾神往过高山大海的另一端,想去看看那些我触摸不到的繁华世界
然而,离开家乡的这些年,她和我都变了很多,那些久远的记忆,应该是我与那里不多的联系之一~就像是脐带剪断以后,双方的宿命,就是目送彼此渐远的身影~
某时,归属感并非是与一个地方物质与精神的兼容,而似乎是你有没有那个赋予你与生俱来的情感,能够安放灵魂的地方~
你拼着跑着走远了,却发现风景再美也会看倦,而你已与给了你最初的快乐与梦想的地方几乎失去了所有连结~
拼了那么久,还是没有一个可以回归的地方
所以,如果有条件,还是不要离开太远了
某时,家,并不是一个你飞累了,说回就回得去的地方~
好像一瞬间突然悟到了“落叶归根”的情感
年纪越大,就越想带上一些家乡的记号
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家乡话~
瑷珲图书馆特别怀旧的地方,其实二楼有很多那个年代的物件,只是不能拍照,忍不住才偷偷拍了这张。
我看到了图片版的地方志,看到了爷爷奶奶曾经提起过的名字
在他们的故事中,那时候,他们似乎就是我现在差不多的年纪~
世界上有一种情怀,就是走到了故事里,会感觉,说故事的人,还留着这一条线索,跟你保持着联系~
普希金书店这一小束阳光,这一小片蓝天白云,和这个大大的名字,都让我觉得~怕不是在童话里吧~
门口 一层 二层 三层走到这里,竟然觉得这两层的楼梯一点都不多余,读书,的确是需要一些仪式感的,当你走到这个门口时,心里的神圣感应该也铺垫得差不多了~
读书的小盆友 摆件区 角落 手作区 Jane Austin貌似是Jane Austin,貌似那个时代的女作家都是差不多的样貌
Jane一生都在与自己交流,写了六部小说,每一部在200年后的今年,都如闺蜜昨日刚说出的话一般,新鲜又生动~
普希金这个大概是普希金吧
可是为什么我想象中的普希金,应该是有一个witch-like,月牙一般瘦瘦的尖尖的下巴呢~
有文字的地方总是会跟纯真扯上关系
这大概是因为
人最不可能骗到的就是自己
与自己交流的时刻总是最最真实,最最诚实的状态~
所以,跟自己相处多重要呢
不能与自己好好相处的人,应该多半都是因为自己戴的面具,说的谎言,说服不了自己的内心吧~~
我读书很慢,有时看到有的小伙伴看完书能写出一篇长长的书评小论文,真的好佩服~
但是在逛书店的时候,总是能生出许多感慨
大概,对我来说,书店是一个有特殊磁场的地方,让我能真实地感受内心,能在这把年纪还能少女一样胡思乱想~
偶尔地逃避,也算是一件好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