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500字日更挑战读书
(日更87)经典常谈之六~诸子

(日更87)经典常谈之六~诸子

作者: 相遇晚晴天 | 来源:发表于2019-02-23 10:10 被阅读8次

阅读书目《经典常谈》73~84

(日更87)经典常谈之六~诸子

诸子都出于职业的“士”。“士”本是封建制度里贵族的末一级;但到了春秋,战国之际,“士”成了有才能的人的通称。

到了贵族政治崩坏以后,贵族有的失了势,穷了,养不起自用的专家。这些专家失了业,流落到民间,便以卖他们的知识技能为生。凡有权有钱的都可以临时雇用他们;他们起初还是伺候贵族的时候多,不过不限于一家贵族罢了。这样发展了一些自由职业,靠这些自由职业为生的,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阶级,便是“士农工商”的“士”。

第一个开门授徒发扬光大那非农非工非商非官的“士”的阶级的,是孔子。孔子名丘,他家原是宋国的贵族,贫寒失势,才流落到鲁国去。他一个人开了讲学和游说的风气,是“士”阶级的老祖宗。他“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所述的,所信所好的,都是周代的文化和制度。就是《诗》《书》《礼》《乐》。

孔子是个博学多能的人,他的讲学是多方面的。他讲学的目的在于养成“人”,养成为国家服务的人,并不在于养成某一家的学者。他教学生读各种书,学各种功课之外,更注重人格的修养。他说为人要有真性情,要有同情心,能够推己及人,这所谓“直”“仁”“忠”“恕”;一面还得合乎礼,就是遵守社会的规范。凡事只问该作不该作,不必问有用无用;只重义,不计利。这样人才配去干政治,为国家服务。

(日更87)经典常谈之六~诸子

儒士多半是上层社会的失业小流民;儒家所拥护的制度,所讲、所行的道德,也是上层社会所讲、所行的。还有原来农工的下层失业流民,却多半成为武士。武士是以帮人打仗为职业的专家。墨翟便出于武士。

但墨家和别的武士不同,他们是有主义的,他们虽以帮人打仗为生,却反对侵略的打仗;他们只帮被侵略的弱小国家做防卫的工作。《墨子》里只讲守的器械和方法,攻的方面,特意不讲。这是他们的“非攻”主义。他们说天下大害,在于人的互争;天下人都该视人如己,互相帮助,不但利他,而且利己。这是“兼爱”主义。墨家注重功利,凡于国家人民有利的事物,才认为有价值。国家人民,利在富庶;凡能使人民富庶的事物是有用的,别的都是无益或有害。他们是平民的代言人,所以反对贵族的周代的文化和制度。他们主张“节葬”“短丧”“节用”“非乐”,都和儒家相反。他们说他们是以节俭勤苦的夏禹为法的。他们又相信有上帝和鬼神,能够赏善罚恶;这也是下层社会的旧信仰。儒家和墨家其实都是守旧的;不过,一个守原来上层社会的旧,一个守原来下层社会的旧罢了。

儒、墨、道各家有一个共通的态度,就是托古立言;他们都假托古圣贤之言以自重。孔子托于文王、周公,墨子托于禹,孟子托于尧、舜,老、庄托于传说中尧、舜以前的人物;一个比一个古,一个压一个。不托古而变古的只有法家。

只有法家的学说,从实际政治出来,切于实用。中国后来的政治,大部分是受法家的学说支配的。

战国末期,一般人渐渐感着统一思想的需要,秦相吕不韦便是作这种尝试的第一个人。他教许多门客合撰了一部《吕氏春秋》。它是第一部完整的书。吕不韦所以编这部书,就是想化零为整,集合众长,统一思想。他的基调却是道家。

到了汉武帝的时候,淮南王刘安仿效吕不韦的故智,教门客编了一部《淮南子》,也以道家为基调,也想来统一思想。但成功的不是他,是董仲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日更87)经典常谈之六~诸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ivs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