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外地人有什么资格挑?我儿子京籍,这一点就够了。”这是我漫步在玉渊潭公园的相亲角,听到一位给儿子找对象的北京爷说的。
中国式相亲为什么就吐槽成“鄙俗”了
“门当户对”这个词好像素来都是中国式相亲的铁律。这个“门当户对”向来是和金钱、权利、出身等挂钩的,因为它们是最具含金量的外在条件,是婚姻里最现实的,最具保障的基础。所以在中国式相亲的链条里,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但穷困潦倒的俊男才女们大多都是说给历史听的。
中国式相亲为什么就吐槽成“鄙俗”了
一如往常,我下班后都是要去单位附近的玉渊潭公园散散步,赏赏荷花的。那天适逢周五,所以公园里的大爷大妈们多了很多,不少是给自家儿子找对象的,年轻貌美的姑娘们前来“应聘”的也自然不少。在这里被征婚的大多是75后和80后的城市中产,以大专、本科学历为主,北大、清华博士,美国名校也是很多的。这些人多为老北京人,也不乏一些北京户口的外地人,但多数都是在北京拥有至少一套独立住房的。
中国式相亲为什么就吐槽成“鄙俗”了
那天我驻足相亲角观望的时候,正巧看到一个貌美的姑娘在“应聘”,姑娘容姿秀丽、体态端庄,举止优雅、谈吐大方。在我们这些屌丝眼里也应该算是女神层级的对象了。大爷问她,学历是什么?老家哪的?是独生女嘛?父母是不是在正式企业工作?是党员家庭嘛……姑娘如一回答到,清华硕士毕业,老家吉林,上有一哥,父母农民,不是党员家庭。大爷皱了皱眉头说,我在考虑考虑吧,我儿子虽说没有你高,有点轻度残疾,但是你父母是农民,以后都没退休金、养老保险,这无形给我儿子增加负担。
中国式相亲为什么就吐槽成“鄙俗”了
听完这段话,我便扯拽着同事离开了,我实在忍受不住此情此景扭曲我价值观的痛苦。同事边走边说,你再看看,那个大妈的“招聘”信息更有意思,一旦结婚终身不可离婚,否则按合约赔偿。我笑了说,很多人来“应聘”你以为都是真爱?把自己的肉身献身几年,有了北京户口,他(她)还不一定跟谁过呢。同事愤愤的说,怎么这么不公平?北京人怎么了?有钱怎么了?我说,他们不怎么,但是你还能给我找出其他的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硬性条件嘛?你说你学富五车,你满腹经纶,你有鸿鹄之志,你有大家风度,有用嘛?你是嫁给李白嘛?
中国式相亲为什么就吐槽成“鄙俗”了
这个时代,现实的问题总愿意用现实的东西衡量,人们觉得物质基础就是最重要的,所以它就是标准,你们公认的,有房有车有户口就是成功,那这就是硬性条件了。你自命清高,别人可能会对此大感兴趣。
中国式相亲为什么就吐槽成“鄙俗”了
同事一边走一边嘲弄着说,现在北京小伙相亲大致有三等级别,一是北京籍,月工资5万+,本科以上学历,北京二环至少有一套房,这样的是配高学历,好出身,大背景的美女的。二是北京籍或北京户,月工资2万+,本科以上学历,北京四环内有房,这样的可以配高学历美女。三是北京户,月工资八千+,本科以上学历,北京周边有房,这样的可以配普通北京姑娘或者是外地美女。
中国式相亲为什么就吐槽成“鄙俗”了
听完他的话,本来想冷嘲热讽的嘲笑一番,但是却被惨痛的现实压的说不出话来。这样的分类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毕竟很多人是认可的,因为它确实在我们这代人的生活里给了我们重重一击。中国式相亲之所以越来越成为了鄙俗,是因为太多的人想不用奋斗就急于求成,太多的人想一步登天就舍身取利,太多的人不敢面对现实的苦难而去寻找避风的港湾。而拥有这种资本的人,会拿着王牌不断的开出硬性条件,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中国式相亲为什么就吐槽成“鄙俗”了
收留你的地方到底是不是天堂,是不是港湾?首先你要问问自己有没有翅膀,没有翅膀怎么在天堂飞翔?再其次问问自己通不通水性,港湾垮了你岂不也要淹死了?
中国式相亲,提出的不是相亲条件,而是给一代人提出了鄙视你不行的理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