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汪曾祺老先生的书里,称苦瓜为癞葡萄,这多半是因为它凹凸不平的表皮而得名;在广东,苦瓜因为它清热降火的功效,被叫做凉瓜;而在更多的地方,更多的人因为它的味道都是叫它苦瓜,苦这个标签根深蒂固。
去年写过一篇关于苦瓜的文章《冬瓜怕摸,苦瓜逆生长,西红柿文武双全》,今年又想写一篇苦瓜,不为别的,只为它的苦味。不苦的苦瓜不是一条好苦瓜,因为它已经失去了自我,丢掉自己的本色。
水果差不多都带点甜味,人们评价某种水果好吃与否,总会觉得甜的才是味道好的。譬如橘子、柚子、葡萄,卖水果的都会说它们不酸、很甜,以此来吸引顾客,可它们本来的味道里不应该是保留一点酸才对得起自己吗?
苦瓜也有甜的时候,但苦瓜本身是苦的,甜的只是它的瓤。熟透了的苦瓜在藤蔓上实在等不到采摘的人,红透了的瓜瓤把瓜身也浸红,瓜身爆开来,红红的瓜瓤甜丝丝的,成了孩子们喜欢的零嘴儿,站在瓜架下把瓜瓤子抠来吃掉。
苦瓜不算瓜,但却是个性鲜明的蔬菜。讨厌吃苦瓜的人是因为苦瓜太苦,摇一盘苦瓜在饭桌子上筷子都不动一下;喜欢吃苦瓜的人也是因为苦瓜太苦,就喜欢那个苦味儿,别的菜怎么也吃不出这个味,吃苦瓜的感觉就是甘之如饴。
有人爱苦瓜,有人悢苦瓜。苦瓜却从来没有想过去掉自己的苦味,以此让恨自己的人喜欢上自己。苦瓜知道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它一如既往地苦下去,和任何菜同炒都会保留苦的本色。不委屈求全,不阿谀逢迎,勇敢做自己。反观我们身边的人或者扪心自问一下我们自己,总会有很多时候会太顾及别人的感受或者太想融入某一个圈子,而不得不戴上面具演戏,讲一些违心的话做一些违心的事。而我们也因此渐渐地失去了自我,丢掉了本心,成了一个面目全非的自己。
画家石涛是广西全州人,他从小就是吃苦瓜的,而且一定很爱吃。“苦瓜和尚”这别号可能有一点禅机,有一点独往独来,不随流俗的傲气。
人呐,很多时候活得还不如一条苦瓜。人呐,就应该多吃一点苦瓜,苦瓜的苦和生活的苦比起来又算什么呢。苦瓜的苦吃完有回甘的感觉,生活里的苦吃多了也会苦尽甘来。
酸甜苦辣咸,人人都应该吃一点苦瓜,没有苦味的人生不算完满。让苦瓜的苦味唤醒我们勇敢做自己的勇气,别活的还不如一条苦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