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是学习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它颠覆了一些关于学习的传统认知。从新手到大师,“刻意练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大的学习方法。

作者艾利克森,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也是“刻意练习”法则的研创者。他专注于研究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不同领域中的杰出人物是如何获得杰出表现的,以及“刻意练习”法则在其中的作用。
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些“刻意练习”的基本概念,以及其练习的方法。
1.刻意练习的本质:提升长时工作记忆。
2.判断刻意练习有两个标准:你所训练的领域是合理发展的行业,有了一整套成熟的评价标准和高效的方法;你必须有一个能够给你布置训练作业和及时反馈的优秀导师。
3.事实上大多数人对练习有三种误区:第一种误区,是觉得练习可能没有太大的用,能力主要受基因限制。第二种误区,是认为只要练习的时间足够长了,能力就慢慢好了。第三种练习的误区,是认为只要努力,足够刻苦勤劳,就能提高成绩,就会更加优秀。
4.关于刻意练习被误读的一个概念就是“一万小时定律”。但事实上成为高手,“一万小时”毫无意义,真正的关键根本就不是训练时间,而是训练的方法。
5.心理学家把学习分成三个圆形区域:最内层是“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最外层是“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二者中间则是“学习区”。在舒适区做事,叫生活。在学习区做事,オ叫练习。
6.刻意练习的四个步骤(如图):

7.情境学习,首先要找到学习共同体,其次要把隐性知识显性化,把要训练的内容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一个小块进行重复练习。最后是要模仿榜样,培养多样性。
8.刻意练习的关键:随时获得有效的反馈。有效的反馈,应该满足三个条件:及时,超脱,试错。考试是最好的反馈。熟悉并不等于理解。没有经过测验,知识只是幻觉。
9.学习环境很重要。你必须在一个不受打扰的环境中单独学习,调动大量的身体和精神资源,全力投入。边玩边学并不是好方法。
10.杰出人物的成长:产生兴趣,变得认真,全力投入,开拓创新。
如果你想学一门语言,或者家里小孩在学一门乐器,不妨按照上述10个要点,用“刻意练习”的方法,从新手变成大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