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霜降,丹树红酿
晓向高楼凝望,
远树枝枝红酿。
睡起眼朦胧,
道是芙蓉初放。
霜降,霜降,
那是丹枫江上。
--清·黄琬璚《如梦令》
今天是霜降日, 10月23日——有些年份是在22日或24日交节。《二十四节气》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这是秋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秋季向冬季的过渡。花草树木些一天天失去生机,大地上一遍萧条冷落,正像俗话所讲的:“霜降杀百草”。但霜降不是“降霜”,那只是表示气温大降而天冷,早晚温差大,中午比较热烘(1)些。气象学上是没得“霜降”这块(2)概念的。日常中习惯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初霜”或“早霜”,而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叫“终霜”或“晚霜”。到了这“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3)的霜降时节,也自有一番独特的风物世情。
我国古代把每年立春定为开兵之日,霜降是收兵之期。霜降之时,武官和兵士都要身穿盔甲,全副武装,举行收兵仪式,希望拔除不祥、天下太平。《直隶绵州志》曾有记述,“霜降前一日辰刻,领哨千总诣都阃(4)署,设旗纛神位,行一跪三叩礼,率马步兵丁,请大纛出衙,明盔亮甲,由东西辕门过队。视此月日主与东西南北某城门相合,即出其门下较场,明出暗进,不迎回衙。是夜五鼓,各兵下较场打牌枪三次,始回衙安大纛,行一跪三叩礼。”这叫“打霜降”,也叫“迎霜降”。为了顺应季节的肃杀之气,古人还要在这个月操练战阵,进行围猎。自汉代以来,这种季秋之月讲习武事,操演比试武技,并行赏罚的作法,已沿袭成为了一种习武惯例。
古人霜降时节还有祭旗纛(又叫祭旗神)的习俗。《周礼》上说,大司马(5)凡是出师之时,都很重视旗鼓的作用,要对旗纛进行祭祀,叫作军牙六纛之神。各块榻榻(6)都有旗神庙,在庙里筑台,设置军牙六纛神位。春季在惊蛰日祭祀,秋季在霜降日祭祀。明代祭旗神是在较场举行,清代是霜降五更时与“打霜降”一起,以鸣枪炮来致祭。京城是由武将主祭,在演武厅迎接皇帝巡视。祭祀完后,全身披挂的将士还要一齐在较场集中,展示武器,高唱军歌,列队而回或者沿街游行,很是威武——倒很有点现在的阅兵式的味道。而民间则兴扫墓,《清通礼》说:“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不过,这一习俗在今天已经很少见到了。
广东佛山一带的“送芋鬼”古俗倒是还有流传。当地人往往在霜降时候用瓦片之类的堆砌成河内塔,在塔里头放进干柴点燃,让火越烧越旺,直到把瓦片烧红后,把河内塔推倒,让烧红的瓦片煨芋头,叫做“打芋煲”,最后再把瓦片丢到村外,以避凶迎祥。
而霜降时节最让人心醉的还是秋日的风光景色。因为枫树、黄栌、银杏、漆树这些落叶树随到秋季的到来和光照的减少,气温的降低,停止生长了,树叶也开始老化。在叶落之前,树干要把叶子的叶绿素分解成营养成份输送到根部作为过冬养料。这样,树叶里剩下的那些平时看不见的叶红素、叶黄素就显现出来了,树叶也因此变得红如火,黄似金,参差交错,灿烂锦绣。这种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美景与气势远非春夏的花花朵朵能够相比。所以,登高赏红叶同赏菊花一样,历来都是一件令人神往的美事、乐事和雅事。北京的香山、南京的栖霞山、长沙的岳麓山,都以红叶美景而著称于世。而四川的九寨沟、光雾山、米亚罗、新都桥更是欣赏彩林与秋日风光的极佳去处。
果红叶黄的柿子树也是秋日的一道美丽景观。早在2000多年前,司马相如就在《上林赋》中写有“枇杷橪柿”(7)的句子。《酉阳杂俎》说:“柿有七绝:一多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蠹,五霜叶可玩,六佳实可啖,七落叶肥大”。所以,南方地区有霜降吃柿子的习俗。据说这块习俗还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朱元璋小时候曾四处要饭,有天恰缝霜降,他在山路上饿昏跌倒,幸好被一窝(8)老柿子树挡到才没有滚下山坡跶死(9)。树上结满的红柿子也让朱元璋饱餐一顿。几年后,他当上了义军首领,正苦于管理无方的时候,又是霜降晚上,梦见一位神仙站在柿子树下笑着说:“柿子救命,士子治国。”不久,他打下了定远,遇到城里的名士李善长,猛然想起霜降晚上做的梦,立马就重用了李善长。后来,李善长果然帮助朱元璋发展壮大,建立了明朝。而霜降吃柿子会带来好运气也因此成了习俗。福建泉州人还说:“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另一些地方的人又说,霜降这天吃柿子,会防止冬天嘴唇干裂。柿子是霜降的时令果品,皮薄、肉多、味美,可以御寒保暖,利补筋骨。柿子的种类很多,口味上主要分为甜柿和涩柿,甜柿子红熟了以后是可以直接摘下来吃的,但涩柿子必须要“脱涩”后才能吃。我们遮(儿)(10)的柿子大多是涩柿子,成熟后要先讨(11)下来,放在坛罐里头并煨上干稻草之类密封沤(12)好后才吃,同时还要放些梨子或雷爪爪(13)用来增加柿子的甜味。小时候讨柿子、沤柿子的快乐与等待是永远都忘不了的。
与南方时兴吃柿子不同,地处北方的山东人喜欢在霜降日吃萝卜,有“拔萝卜”的习俗。那里的农谚都说:“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
在传统的民间风俗中,还有“补霜降”的说法——“补冬不如补霜降”。广西玉林人喜欢在霜降这天早上吃牛河炒粉,中午或晚上吃牛肉炒萝卜、牛腩煲来补充营养,祈求在冬天头身体暖和不怕冷。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霜降鸭子也是不同地方各具特色的节气饮食习惯,具有防秋燥、防秋郁、防秋寒的养生保健作用。
其实,霜降节气的这些传统习俗,有的随到社会的发展已经没有了或者没有了存在的基础,甚至与现代社会的生活或生态理念不相一致,比如秋猎。只有那些拥有广泛社会生活基础,并不断融入时代文化内涵的传统习俗,才会在历史的进程中有序传承,历久弥新而独具魅力。
注释:(1)热烘:温暖,暖和。(2)这块:这个。(3)“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霜降“三候”,即豺狼开始捕获猎物;树叶开始枯黄凋落;蛰虫全都到洞中不动不吃。(4)都阃:统兵在外的将帅。(5)大司马:统管全国军事的官职。(6)榻榻:地方。(7)枇杷橪柿:指枇杷、酸枣、柿子三种果实。(8)一窝:一棵。(9)跶死:摔死。(10)遮(儿):这里。(11)讨:摘。(12)沤:指发酵的意思。(13)雷爪爪:拐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