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建议七“立竿见影能有续航力吗”
1.为什么一个解题能力强,讲解的语言和思路非常清晰,深得学生喜欢的老师,教学效果却不好?
教师希望自己的课能够立竿见影,自己一讲,学生就懂,操之过急,而且有明显替学生学习的倾向;学生长期被动因而懒得去动,不可能学进去。虽然学生思维和课堂气氛都挺活跃,但这只是一种“假性活跃”。
【批注】想想我们自己很多时候是否也喜欢这样的课堂,我们总是希望看到自己的学生能够在自己提出问题的时候给出的是正确的答案,并且希望学生的配合度是高的。却总是忘记学习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总要给学生独立探究的机会,而不是什么都要告知,使学生缺乏独立学习,这种方式如何能够培养能力强的学生呢?
教师要对“假性活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假性活跃”的背后是教师主体的课堂,是“主体性”神话。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中说:“在笼罩着‘主体性’神话的教学中,尽管学生不断地应答:“是的!” “是的!”表面上看起来非常活跃,实际上学生学习的内容杂乱、学习的质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陷入了浅薄与贫乏。
教学是一项“永远在路上”的事业,有教学存在,就有“教学之病”存在。
【批注】我们需要做的是知道自己的课堂上存在“什么病”,并能通过“求医问道”来治病,那么治病的过程就是教师提升自己教育教学能力的过程。
2.“坏的教学法”
什么是“坏的教学法”,语出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泄露一个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的秘密,这是坏的教学法,甚至是一种罪恶。”
人们总是不给学生留一点“念想”,不跟他们“捉迷藏”,不让他们多费脑筋……
【批注】这样的教学法背后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理念,教师在课堂上是通过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的,这样的课堂往往是低效的。
慢也是一种能力?不错,它还是一种意志、信心、定力、智慧和策略,是治“坏”的良药,治“恶”的利器。要养成深入骨髓的慢的心性、慢的能力。
【批注】如何去理解这种慢?因为慢,学生有了独立思考的时间,有了和文本、和他人对话的时间、有了对未知探究的时间,穿越层层浓雾、拨云见日,是对知识的豁然开朗,唯有如此才算是学到真知识。期间或许要经历久思而不得的痛苦,有一种痛叫“痛并快乐着”,当我们经历了化茧成蝶的过程,一切的痛苦都是值得的。
3.“坏的教学法”的理念“代学哲学”
(1)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
(2)以部分学生的学代替全体学生的学。
(3)以一种思维运作代替另一种思维运作。
(4)以“显学”代替“潜学”。
(5)以机显代替人思。
(6)以结果代替过程,以告诉代替体验,以示范代替试错。
【批注】本杰明•富兰克林说“告诉我,我会遗忘;教给我,我仅能记住;让我参与,我方能学会。”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去参与课堂,否则告诉学生再多的知识那也仅仅是一些堆砌的信息,而学生需要的是通过去理解,去实践,去尝试,去试错,在不断的试错纠错中将信息的学习其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4.助学哲学
要把问题抛给或还给学生,并予以适量、适度的指导或暗示,使其在心里认真忖度,最终从对问题的茫然、迷思中破茧化蝶般走出,发现、揭示和阐述问题的答案、自己的思想。在助学哲学的帮助下,师生可以一步步走向好的教学,走向真的学习。
【批注】我们教师要多在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追问上下点功夫。要教会学生做中学与悟中学,实现有意义的,长期高效、远期有用的学。
5.播下种子,静待花开
佐藤学说:“教育往往要在缓慢的过程中才能沉淀下一些有用的东西。”有时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延缓,“耽搁”一些,有利用学生思维的浸入、心灵的镌刻,有利于能力的养成、恒久的发展。
儿童心智的重要成长期在人生头15年,要秉持“三分教,七分等”的心态,陪护他们好好地长根,到那时,“看不见的,看见了”,它何止是花繁果硕,更是无可限量的生命力,即人生续航力。
【批注】一棵大树,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根繁才能叶茂。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多费心思,看不见的生长是必须的。不要追求表面的热闹与繁华,多一些耐心,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立杆要见影,需要光源,学生就是自我学习行为的首要光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