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工具,让你从此告别职场“无用功”

作者: 职心眼儿 | 来源:发表于2018-03-29 19:39 被阅读68次

    文 / 董小琳

    曾经听过一个段子:

    马云让秘书去买肯德基和麦当劳,秘书转头就把两家给收购了。

    当然,这是笑话。

    但现实中,因为没搞清老板的意图,走了弯路,甚至丢了饭碗的人,相信不在少数。

    昨天,小王拿着熬了两个晚上做的报告,从总经理办公室走了出来。本想着至少能得到领导的肯定,结果却是:思路完全不对,推倒重来!

    --你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还能怎么处理?按照老板的意思来呗。重写一遍是小CASE啦,三五遍的都是家常便饭……

    --那你有没有想过,怎样做能改变这种情况,让自己做的就是老板想要的呢?

    今天我带来的这本《使命必达》,就正好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的行为科学管理研究所所长石田淳。他独创地提出了一套“行为科学管理法”,被众多企业引进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什么是行为科学管理法?

    所谓行为,主要聚焦于人的具体行动,而较少地涉及情绪精神方面。它通过对企业内部每一个具体行为的定义规范,可以让大部分员工实现所做即所需,从“庸才”摇身一变成为“干将”。

    是不是听起来很神奇?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看,行为科学在实现团队目标领域,到底是怎样发生作用的。

    MORS法则

    要把事情最对,我们首先要知道“命令”是怎么来的。

    每个企业都有企业文化,战略目标。但对于一线员工来说,这些都是遥远的“浮云”,跟自己没多大关系。我们往往更关心与自己的收入休戚相关的KPI/销售额……等等指标,至于这些数字是如何与公司战略联系起来,I don’t care.

    书中作者告诉我们,正是因为企业组织,无法从上到下地将团队目标给每一个员工解释清楚,才会导致员工的做法与经营者的愿望背道而驰,也自然难以得到他们应得的业绩回馈。

    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我们今天的第一个工具——MORS法则

    M(Measured)可计量

    O(Observable)可观察

    R(Reliable)可信赖

    S(Specific)明确化

    怎么用呢?

    比如说,老板交待要做一份一季度经营数据报告。你是不是直接点开文档,开始统计数据了呢?

    那么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先用MORS工具来衡量下,这个指令是否符合要求。在发现指令不清晰后,就可以带着疑问,去和老板一一确认,从而让自己的所做即所需。

    没错,你说得对:“做一季度经营数据报告”这句话,完全不符合标准……

    “老板,这份报告除了财务数据,还需要其他的吗?”

    “可以从各个主管手中掌握的数据提取,做统计么?”

    “我准备WORD、PPT各一份,内嵌表格,这种形式ok吗?”

    “周一提交,可以吗?”

    “……”

    趁着领导刚刚安排过,按照MORS法则,将诸多细节问题确认好。开篇小王的那种“悲剧”,相信就不会再出现了。更重要的是,你的行为是符合组织团队的大目标的。因此,变成无用功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ABC模式

    那如果,领导也不清楚,而且觉得你的问题太多了,怎么办?

    我们先来分析下,出现这个问题,一般会有两种原因:

    首先,领导对于公司的战略目标同样不清晰。所以才无法将其转化成具体任务,传达给你。

    然后,就是你问的时机不对,赶上了心情的不美丽。

    怎么破?书中给出了今天的第二个工具——ABC模式。

    A(Antecedent)先决条件——发起行为的契机、行为之前的环境。

    B(Behavior)行为——行为、言论、举止

    C(Consequence)结果——行为导致的结果、行动之后的环境变化

    对比已知的:

    领导不多解释——先决条件

    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结果

    我们应该采用怎样的B来实现预期结果呢?

    换个时间来确认

    用更委婉的方式来探视领导意图

    向其他相关人员确认

    ……

    这些行为,都能帮助我们快速明确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

    换句话说,如果你是领导,面对员工来确认任务的具体描述。该如何回应呢?

    “你自己也动动脑子,想想。”

    VS

    “这个问题问得好。”

    两种行为(B)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C)

    “再也不去问了,我就按照理解的做吧,不行再说。”

    VS

    “看来领导欢迎我们去确认任务细节,下次还要先问清楚了再做。”

    那最终你会得到怎样的结果呢?

    完全不是自己想要的报告

    VS

    可以拿来直接用的报告

    不仅在行为科学中,ABC理论同样是心理学领域里的一个重要模型。其核心在于,我们得到的结果,是由动机和行为双重因素决定的。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只看到了行为带来结果,而忽略了动机/先决条件的作用。

    比如,今天领导批评了小王,让他回去接着改报告,直到合格为止。

    如果加上领导的动机——想通过增压的方式,让小王快速成长,这件事就由悲剧变成了喜剧。反而,那些领导不管不问的人,虽然看起来很自在,也许有更大的危机正在等着他们。

    总之,无论对于企业、领导,还是员工来说,能够所做即所需,是提升效能,获得利益最大化的重要因素。今天我们通过两个工具:MORS法则和ABC模式,掌握了实现这个关键因素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更重要的是,在今天这本书中,作者改变了大部分人习以为常的做事思维。也就是说,当我们从“接到任务就立刻着手去做”,变为“先确认清楚任务的本质,再行动”的时候,就已经从“要快速完成工作”的思维,转变成“要将问题解决”的思维。

    说到底,我们要的是问题的解决,而至于什么时候交报告,只是时间上的早晚而已。

    要做到高效地解决问题:一是知道具体要做什么;二是持续去做。

    关于这些,你有过哪些深刻的体验呢?欢迎留言~

    —END—

    天津首位拆书家

    拆书学院签约领拆

    得到APP签约作者

    《中国家庭报》专栏作者

    如果感觉文章对自己有用,请留个“喜欢”再走吧 ^_^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个工具,让你从此告别职场“无用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kfv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