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创客教育促进知识“物”化

作者: 吴向东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9-03-05 09:28 被阅读11次

《教育信息技术》2015年第6期,      本刊记者:梁春晓

“创客”是来自平民化的草根行动。创客教育正是基于一种平民思想、不以功利性竞赛为目的,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把学到的知识与现实世界对接,都有机会通过知识的“物”化活动,享受创造与分享的乐趣。——吴向东

 吴向东简介: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科学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等多个项目的专家,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室主持人,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兼职教授、教育硕士导师,是国内最早推动Scratch儿童编程的教师之一。协作成果《为创作而教: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的新探索》获首届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出版的专著有《数字时代的科学教育——鸢尾花(IRIS)数字化探究之旅》等。

访谈者:吴老师好!您在2015年5月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等部门组织的广东省第一届创客教育论坛上提出了促进知识“物”化的观点,期望把创客教育融入到科学教育,这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吴向东:自从李克强总理关注创客,并从国家政策的高度提出培育众创空间,推动万众创新,创客教育自然就进入了教育者的视野。几年前已被介绍进国内的不温不火的创客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问题接踵而至,贴标签、沾政策红利的教育部门和机构也在创客教育上一哄而上,把原来的课外科技活动、艺术活动等摇身一变成为“创客教育”,原来的机器人比赛活动摇身一变成为“创客比赛”,如此等等,让人感到担忧。创客教育本身是件好事,我希望这件事情能够保持“初心”,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理性思考、平和心实践创客教育。

左起:姚国胜、吴向东、刘绍江、罗星凯、梁森山、余翀、蔡明文

访谈者:在现实中,可能会因实践者的经验或角色的不同而对“创客教育”产生各种理解,甚至被“误解”。您认为“创客教育”等于“科学教育”吗?

吴向东:在这次的创客教育论坛上,专家和一线教师一起来思考什么是创客教育,怎样做创客教育。我个人认为,创客教育不仅仅是科学教育,而是多学科、多课程融合的教育,是要到日常教学中去实施的,绝不是只适合少数人的高大上的玩意儿。当然,创客教育更侧重于一些科学探索。因此,我认为,创客教育是一种围绕应用知识去组织教学的活动,其目的是表达创意,解决难题,它更强调促进知识“物”化,能为更平民化的科学探究与创新实践提供路径。

访谈者:的确,这样的出发点才能让创客教育惠及所有的孩子。这里,我们怎么理解促进知识“物”化这一观点呢?

吴向东:我们很清楚,在应试教育的笼罩下,学习指向的几乎都是掌握知识、应对纸笔考试。考试之前知识滚瓜烂熟,考试之后很快就遗忘了,甚至由于“恨死数学了”,数学忘得最干净彻底。从小学到中学,孩子们花了12年的时间学习数学,最终留下的却是小学数学水平的知识,多少人还记得初中三角函数,多少人能够记得高中概率与统计,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缺乏将数学、物理及其他学科知识与现实的世界对接,缺乏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即便是记得住,也很难把这些知识调用出来解决问题。西方教育家怀特海把这样的知识叫做惰性知识,在中国,我们则称它为“死知识”。促进知识“物”化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要让学生把学到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现实问题中,将知识转化成“人造物”。比如,可以用反冲力、弹力、摩擦力、推力、拉力、机械结构的知识做出一个跑得又快又远的气球小车,教学活动就是围绕设计这样的气球小车来组织的,而不是像现在教材上的那样,主要围绕知识点来组织活动。

访谈者:物理的知识有可能用“人造物”体现出来,生命和宇宙方面的怎么做呢?

吴向东:我们不要把“人造物”理解为一个物品、一个用物质生产的产品。在现代学习理论中,人造物包括用知识设计的实物,也包括研究报告、解决方案、方法策略等概念性的“人造物”。其实,生命科学领域和宇宙科学领域的知识不是不可以变成人造物,比如学了诸多动植物的知识,为种植一种植物、养一种小鱼构造环境,就是“创客教育”的一种实践。宇宙方面,可以做模型,或者把知识变成天文科幻故事作品。促进知识“物”化的形式有很多的,选取合适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总而言之,把知识应用出来,与现实世界对接,这是创客教育的一个基本追求。

访谈者:我想,促进知识“物”化会是教育者的共同追求。然而,我们也会面临一些困难,比如学生要学的知识很多,大量采用这样的方法经济吗?

吴向东:人类已有的知识的确丰富,而且仍在爆炸式地增长,采取诸如脱离情境的方法去学习,以往人们认为这是有效让学生去掌握知识的办法。但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累下来的知识太丰富了,脱离现实情境的学习让学生记住了知识,但在发展能力方面却不合适。上世纪50年代,为解决课程内容过多问题,西德的瓦根舍因等提出范例教学理论,他们提倡教学内容要选择最基本的、基础的、范例性的知识来学习,而不是什么都学。现在,美国K-12科学教育框架提出要让学生学习核心概念,并深入地学,花大量的时间学,也是出于同样的想法。目前,国家着手高中新一轮课程标准修订,其更加强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学习核心概念,精简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体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让知识与现实世界对接起来,让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人格品质协调起来,这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访谈者:创客教育有对象年龄的限制吗?

吴向东:不存在年龄的限制,孩子是天生的创客!幼儿园时期让孩子玩积木,自由搭建,就是一种有价值的创客教育。随着年龄增长,把传感器、单板机、编程、3D物品设计与打印、激光切割机等技术逐渐纳入进来,他们构造物品的能力会越来越强。

访谈者:小学生玩创客,他们有哪些优势?

吴向东:从我们做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鸢尾花”团队的实践看,小学生是有能力去“创”作的,很多教师也有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小学生思维活跃,较少羁绊,想象力丰富,这是成年人都难以企及的。我们做创客教育,就是期望能为小学生提供好的环境,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发展他们的创造力

访谈者:相信,随着教师对“创客教育”足够了解会逐渐认同其价值,但这对教师的能力、素养的要求是不是很高?

吴向东:不一定。不要被创客教育这个词吓着了,它本来就是自下而上、由草根玩出来的最接地气的玩意儿。创客教育不是非要把电子编程的内容加入进去,低技术的创客活动同样能作出高大上的物品。多与孩子一起玩,我们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教学相长,孩子们的创意是令人吃惊的。如果还是没信心,最好的办法是,把任务提出来,为孩子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条件,给充足的时间,看着孩子们去做吧,肯定会有惊喜!

访谈者:没有门槛或者低门槛的教育创新实践是广大教师所期待的。如果有兴趣,教师应该如何开展自己的“创客教育”实践呢?

吴向东:“行胜于言”,这是加入创客教育实践最好的办法。只要教师能够积极“卷入”,自己去尝试做一些“物”化的“产品”,对创客教育就不会感觉有什么困难。但任何一种教育实践,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足的,我们需要团队,需要一起协作的共同体。我们期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创客教育中来,不仅仅是科学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艺术学科的教师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师都可以参与进来。我们的理想是所有的学科都在创客教育中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不分彼此,不再学科本位,使学生不再因为学科的割裂而片段性地理解世界,而是感受世界是完整的,是相互联系的,是和谐共生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访谈:创客教育促进知识“物”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kog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