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浚(1102~1150)的生卒年龄,不能按时间计算。如果一定要计算,那就自出生那天起,一直到永远。范浚怀圣人之心性,得贤人之道学,其学说堪比天上的辰星,高山中的峰峦,但为人低调,如山谷流水一般,是我们邻居那位可亲可敬也可学的老太爷。——题记
一、范浚的高度
1、范浚“大家”风范与个人操守
1.1范浚的“大家”风范
1.2范浚的经纬人生路
1.21范浚的爱国、忠君与爱民情怀
1.3范浚的贡献
1.31对当朝当世之贡献
朱熹(1130~1200)
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世称东莱先生。
1.32对隔代后世之影响
历朝“大家”与范浚
1.321唐韩愈与范浚之比较
1.322明王阳明与范浚之比较

二、范浚的慧眼
1、五类人
1.1庸人与《自牧斋记》
1.11何谓“庸人”
1.12自牧斋记
1.2士人与《耻说》
1.21何谓“士人”
1.22耻说
1.3君子与《心箴》
1.31何谓“君子”
1.32心箴
1.4贤人与《》
1.41何谓“贤人”
1.42
1.5圣人与《圣人百世之师论》、《舜跖图》
1.51何谓“圣人”
1.52圣人百世之师论
1.53舜跖图
三、范浚的生活常态
1.1“隐士”意识
1.2“流水”状态
四、“今日范浚”新抱负
1.当代对范浚提出新要求
1.1新要求
1.2施新策
陈水河整理于2022年10月20日晚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