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十六岁到长安应试,听闻很多考生都去拜访长安名士顾况,说是求教,实乃套近乎,想借力入仕。白居易在长安举目无亲,也想去试试,他怯怯地敲开门,顾况一看是个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子,又叫白居易,就取笑道:长安什么都贵,想居住可不容易啊。白居易知道是讥讽,但还是羞着脸硬着头皮递上了自己的诗作。
顾况一打开,天啊,这诗可了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顾况一改刚才的高冷和凌厉,眉开眼笑地抚摸着白居易的小肩膀说: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别说长安了,整个天下都易居。在顾况的鼎力相助下,少年天才白居易很快就诗名大振,名扬京城。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冷斋夜话》记载,白居易每写好一首诗,先读给老婆婆们听,听不懂,再修改,直到她们听懂。所以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说起白居易的诗,一定得说《琵琶行》,白居易这首响当当的大作写的是他在浔阳的故事,说起浔阳的贬迁,就得说说武元衡,说起武元衡,还得说说薛涛和元稹。白居易和武元衡、元稹是亲密无间的好兄弟,他们共同心仪着同一个女人:薛涛。
武则天的曾侄孙武元衡是大唐第一美男子,风流倜傥,才华横溢,他和白居易是好友也是同党。武元衡出任西川节度使时,近水楼台先得月,爱上了一直在西川节度府做艺妓的大美女薛涛。而白居易也一直恋慕着薛涛。武元衡的《赠道者》:
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
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
被赞美的这位美丽的白衣女子就是薛涛。这位风姿绰约的才女诗人,高雅素洁,含情脉脉,颦笑娇怜,甜蜜诱人。迎面蹁跹而来,让人感觉误入了仙境,想象中,一袭白衣穿行在越女浣纱的溪边,耀眼炫目,亭亭玉立,玉洁冰清,婀娜多姿,美轮美奂。薛涛的《送友人》更煽情: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情真意切,曲折缠绵,层层推进,将那执着的相思之情一步一步推向高潮。薛涛的思恋蜿蜒绵长。武元衡和薛涛在蜀中的缠绵暧昧,遭到了爱慕薛涛的那些馋涎欲滴的风流文人们的强烈嫉妒。白居易对薛涛的艳羡也无比强烈《与薛涛》:
峨眉山势接云霓,欲逐刘郎此路迷。
若似剡中容易到,春风犹隔武陵溪。
白居易对薛涛的表白只是求欢之意,并未付诸事实。
为了牢牢抓着薛涛,武元衡上奏朝廷,想为薛涛谋求校书郎之职,说白了,就是想让皇帝下个圣旨,堂而皇之地把薛涛赐为他的贴身秘书,可以长期独自占有她。
谁知那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元稹的到来,犹如排山倒海之势,很快在西川翻起轩然大波。靠出卖和崔莺莺的私情《莺莺传》而横空出世的风流诗人元稹,横扫大唐文坛,把唐传奇搅得沸沸扬扬的。他和崔莺莺的情事,后因王实甫改编的《西厢记》而千年不降温。元稹才是真正的情场高手。当年轻英俊活力四射的风流才子元稹一出现,让那些老态臃肿的老色棍们个个黯然失色。
元和四年,而立之年的元稹出使成都,遭遇了艳羡已久的绝世佳人薛涛,两人干柴烈火一发不可收,元稹搂得美人归,双腿一软坠入爱河,一个猛子扎进去就是一年多。这也是最令薛涛心旌摇荡的一次惊艳的绝恋,元稹比薛涛小十岁,精力旺盛,英俊难挡,风流逼人;保养上好的薛涛看起来和元稹旗鼓对当,不分伯仲,两人隼铆契合,刀鞘绝配,当是巫山真云雨。当豺狼般的元稹像抛弃崔莺莺一样头也不回地离开之后,薛涛像泄了气的皮球,再也打不起精神,从此闭门谢客,远离诗酒花韵,成了大唐最牵挂的隐者。可见,元稹是无可代替的。
而元稹呢?妻子去世之后,他并没有兑现承诺回来娶薛涛,而是很快就勾搭上浙江名妓刘采春,又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乱爱生活。遇人不淑的薛涛望眼欲穿地空等了后半生。
在与薛涛的爱恋情殇中,白居易成了郁郁寡欢、馋涎欲滴的可怜看客,他始终没能近水湿鞋。而他的两位好兄弟武元衡和元稹,却先后享尽了巫山云雨。
当武元衡遭遇不测时,白居易还是不计情敌的前嫌,挺身而出,伸手了援助之手。为此却导致了他的落难贬迁。元和十年,藩镇割据势力活动猖獗,唐宪宗让宰相武元衡担当起对淮西和蔡州用兵的重任,蔡州的王承宗和李师道对武元衡既恐惧又愤怒,他们为了自保,悄悄派人刺杀了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哗然。武元衡喋血长安,头颅当街而挂。藩镇势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的“反侧”之心。
白居易十分气愤,他上书朝廷为武元衡讨公道,力主严缉凶手,坚决主张讨贼,以肃法纪。白居易是正义的,但因他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涉及到切身利益的当权者,就罗织罪名,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分,把他的热心国事诬陷为僭越行为,翰林学士、工部侍郎王涯也顺势落井下石,说白居易的母亲是赏花时掉到井里死的,白居易还写那么多赏花诗有伤孝道。公元815年,无辜的白居易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贬为江州司马。江州就是今天的九江。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听起来很不错,实际上是专门安置罪犯的职位,是变相地被监督看管。这件事对白居易打击很大,从此一蹶不振。
秋夜的九江郡湓浦口,白居易送客浔阳江边,忽然听到江中小舟上传来悦耳的琵琶声,那琵琶揉搓拨弹娴熟哀婉,板眼把控细腻婉转,一听就是京都的范儿,在这偏僻的浔阳江畔,怎么会有这样技艺高超的演奏者呢?白居易赶快划桨趋近,一问,果然是来自京都的长安娼女,曾经拜师穆、曹学习琵琶,年长色衰,委身商人,流落江湖。白居易赶快令人上了酒菜,那娼女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白居易想想自己,比她也好不到哪去,离开长安两年了,本是恬然自安,听了琵琶女的话,勾起无限情思,颇有些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伤感, 在凄凉的浔阳江边,白居易写下了这篇的扛鼎之作《琵琶行》,这篇六百一十六言的乐府长句,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对琵琶女深切的同情,也抒发出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尽事。
轻拢慢拈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客。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弟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空守船,绕船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庐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 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浔阳江头夜送客”,七个字,把人物、地点、时间、事件就交代清楚了, “枫叶荻花秋瑟瑟”,环境的烘染,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跃然纸上,惟其萧瑟落寞,反衬出“举酒欲饮无管弦”的萎靡和失落。“终岁不闻丝竹声”为琵琶女的出场作出铺垫。因“无管弦”而“醉不成欢惨将别”,铺垫已十分充沛,“别时茫茫江浸月”,景色和气氛的铺陈,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进一层的渲染,使得“忽闻水上琵琶声”具有浓烈的对比,营造出了宁静中突兀的喧嚣,声音从水面上飘过来,是来自船上,这声音一下子就吸引了主人和客人的注意,他们走的不想走、回的不想回了,一定要探个究竟。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几句描写非常细腻,夜间听到的只是一种声音,不知声自何处,谁人演奏,所以,这“寻声暗问”四个字就颇为准确传神传了。接着“琵琶声停”,琵琶女已经听到了呼问;“欲语迟”与后面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相一致,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难怪“主人忘归客不发”,要“寻声暗问弹者谁”、“移船相近邀相见”了。
从“夜送客”之时的“秋萧瑟”“无管弦”“惨将别”转而“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为琵琶女的出场设计出绝妙的效果。“邀相见”不那么容易,要经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她才肯“出来”。这并不是她在拿架子,她“千呼万唤始出来”,是由于一肚子的“天涯沦落之恨”,琵琶女心灰意懒,惭愧自己身世的沉沦,她已经不愿意再抛头露面,不愿见人。 “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表现出了她的难言之痛。
通过琵琶女弹奏的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
“转轴拨弦三两声”,校弦试音,接着,“未成曲调先有情”,突出了一个“情”字。“弦弦掩抑声声思”,初为《霓裳》后《六幺》,“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幽ǜ刺簟埃兔夹攀郑颂凳欤八扑咂缴坏弥尽薄八稻⌒闹形尴奘隆保门枥质慊常芾旌ǔ
借助语言摹写音乐,大量动词的重叠使用,使诗意更加形象化。“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这“嘈嘈、切切”叠词摹声更生动,“如急雨,如私语”形象塑造有声有色更趋具象。“如急雨”、“如私语”交错出现,“大珠小珠落玉盘”声像比喻,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水乳交融,跌宕变幻,韵味无穷。“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这种声音似莺语花底、鸟鸣涧中,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绝妙。“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萧瑟。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描绘出余音袅袅、余味无穷,喧嚣中突显的消失中的宁静,令人回味,令人叫绝。至此,似乎已经结束了。
谁知这“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突然在沉默中爆发,无法遏制地爆发,如“银瓶乍破”,水浆迸溅,如“铁骑突出”,刀剑轰鸣,剑闪寒光,战马嘶鸣,“凝绝”的暗流突然迸发四射,情绪推向高潮,刚到高潮,收拨一划,戛然而止。一曲终了,荡气回肠,惊心动魄,缠绵缭绕,余音不散。白居易用文字居然制造出了如此这般跌宕起伏的音乐视听绝妙效果,不愧为唐代伟大的诗人。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烘托,勾勒描绘出蕴味无穷的幽暗寂寥的盛大空间,让人在久久回味中畅想无限。后面那些叙述的是琵琶女身世的诗句,让白居易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的境况:“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庐苦竹绕宅生......”随生出这样强烈的感慨: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这是全诗的诗眼,是画龙点睛之笔。
江州之行成了白居易诗歌创作的分水岭,前期兼济天下,后期独善其身。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唐才子传》《郭灿金读史》等
丁小琪, 女,原名曹华,南阳人。中国当代著名网络诗人。博客中国专栏作家。从事教育工作。入选博客中国举办的“1917―2016影响中国百年百位诗人评选”百位新锐诗人。出版有诗集《花儿开在月光下》。众筹诗集《爱情伸长了手》和文化随笔《金诗银典》即将出版。
丁小琪的诗歌沉稳而自醒,干净明晰,直接而又充满暗示,诗人的智慧和意义的消解在她的诗歌中同时呈现,散发着狡黠和叛逆的气息,微言大义,使人的触觉变得尖锐而敏感,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像平静湍急的暗流,充满阅读的快感,她口语式的陈述,犀利、诙谐、幽默、让人读来忍俊不止,时常会捧腹大笑,丁小琪的诗歌彰显着强烈的后现代时尚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