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高三的白鹿原

作者: 一博老实人 | 来源:发表于2018-01-08 21:55 被阅读0次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戈兹基索德

           前几天元旦的时候回了趟家,想着带父母出去散散心,便临时起意去白鹿原影视城转转。

    白鹿原的滋水县城

           其实认真说起来这也不是临时起的意,这个意埋在我心里很久了。第一次听到白鹿原这个词,是在高中语文课本的阅读推荐里,我突然想起来家里好像有一本叫作白鹿原的书,莫非正是这本? 当时正值高三,而我又游手好闲,无心复习。于是回家翻箱倒柜终于找出了这本书,当晚便夹在书桌下面的键盘层中偷偷读起来了,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让我至今印象深刻的是,翻开封皮,第一句便是“让白嘉轩引以为傲的,是他这一生娶过七个女人。”在那个年龄,我承认当时吸引我读下去的最主要原因是作者笔下大胆细腻的两性关系。我逐渐走入到一个恢弘的历史长卷中,从前清到建国,形形色色的人物伴随着冲突和矛盾铺面而来。

    二虎守长安

           故事发生在陕西西安附近的白鹿原上(原同“塬”,指的是陕西当地的一种黄土高地地形,呈台状,四边陡,中间平),身为族长的白嘉轩恪守礼教,维持着以宗族祠堂为代表的旧有秩序,鹿子霖作为白鹿村另一大姓鹿家的代表人物,白鹿两家一直在暗中互相较劲。外面世界天翻地覆的变化似乎对于闭塞的白鹿村人生活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随着历史进程的推进,表面伪装的平静慢慢被撕开,新旧两派的冲突不断上升,白嘉轩的祠堂和鹿乡约的保障所互相抗衡。虽然鹿乡约是站在他的对立面,但是他却是个假新派,他是认同祠堂所代表的旧有礼法的,他觊觎族长的位置却一直没能扳倒白嘉轩,所以另辟蹊径,做了革命政府的基层代言人。

    鹿乡约的保障所

           权利机构的冲突背后是思想的冲突,以白灵,鹿家两兄弟的革命新锐派不断崛起,而真正对白嘉轩所捍卫的礼法有直接威胁的却是觉醒的民智。白嘉轩以他的仁义礼教为信条并严于律己,他为人宽厚,恪守族长的责任并以此为荣,他喜欢当一个君子的感觉。 黑娃从小就对他嘉轩伯心有芥蒂,他讨厌他嘉轩伯把腰挺得太直了,至于为什么,他自己也说不清,尽管父亲总是教导他这是方圆几十里对长工最仁义的地主。但他宁可出去打土胚熬活(一种重体力活)也不愿意再留在白家,后来他和田小娥被拒绝进祠堂,参加了农会砸了祠堂,直到后来当了土匪也没能忘记——找人打断了白嘉轩的腰。

    白鹿村祠堂

           刚开始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他从小一直介意白嘉轩的腰挺得的太直了,直到后来看了鲁迅狂人日记中的“吃人”和庄子批判儒家的一些话才慢慢理解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尽管黑娃反抗了大半辈子,但是他心底却是一直渴望得到祠堂承认的,他所恨的也正是他所重视却得不到的,他渴望有一天也能像白嘉轩一样把腰挺得直直的。所以小说的最后,他跟着圣贤朱先生读书,学习仁义,被朱先生称作“没想到他最好的弟子竟是一个土匪”的至高评价。他此时的学问我觉得已经不是简单的一种礼教了,在经历了人世的辛酸苦辣后,更有一种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境界了。这样一种至情至性的真学问可能也是陈忠实先生毕生的追求吧。

    田小娥

           而田小娥作为其中一名备受非议的女主角,不甘心在大户人家做一名备受羞辱的傀儡。历经艰辛终于跟黑娃逃了出去,她以为她冲出了鸟笼能自由的飞翔,却不知外面还有一个更大的笼子。跟随黑娃来到白鹿村却被戳穿了以往,两人不被宗族承认而搬到村外的荒窑,本以为小日子就能这样有滋有味的过下去,可人物的命运也早已由他的性格决定,恨透了祠堂的黑娃和田小娥怎么可能放过复仇的机会,加入了农会,在鹿兆鹏的带领下把村里搅了个天翻地覆。国共关系破裂,黑娃逃跑成了土匪,可怜她一个人成了替罪羊。就像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的玛琳娜,男人们觊觎他的美貌,女人们早已给她按上了荡妇的帽子,一个弱女子乱世之中身不由己,直到最后冤死变成一个不甘心的鬼被白嘉轩造塔镇住,白嘉轩义正言辞觉得自己做了一件流芳千古的事情。他确实觉得自己是无比正确的,这是时代的悲剧,旧时代女性无法为自己的命运做主,她们往往会跟圈住她们的笼子碰的头破血流,在历史的洪流中小人物连一个水滴都泛不到岸上,但这也不能否定她们的存在,至少她们抗争过,表达过。

          那个时候心理年龄不够,没有接触过,也根本无法想象人心中有时复杂的感情,作为我人性启迪的一本读物,对我影响是较大的。正义凛然的白嘉轩却设下局来偷偷换了鹿家的好地成了他的心病;尽显聪明最后却家败人疯的鹿子霖;恪守礼教的冷先生人如其名毒死了自己的女儿;各路角色尽显各自神态。一部史诗级的长篇巨作,国家的矛盾,党派的矛盾,宗族的个人的,爱情的亲情的,这方方面面被陈忠实先生杂糅在这部白鹿原中,让人仿佛置身历史长河,久久不能自拔。可能作为陕西读者,我们本身就是有优势的,因为一我们可能更了解地方风情,二是因为文本中会夹杂很多陕西方言,我们更能体会这种语境下的含义,我平时读一些陕西作家的作品(像平凡的世界等)都是用陕西话在脑子里去读。陈忠实先生文笔自带陕西人那种朴实厚重的风格,又借鉴了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读起来就放不下,就像吃一碗油泼面,初吃辛辣酸爽,再嚼劲道有力,最后再来一碗面汤,让人深深回味。

    陈忠实先生

           先生走了已经有快两年了,可他笔下的人物依旧活在我们之中,反反复复循环不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年高三的白鹿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ldi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