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年前刚学会钓鱼时,兴致出奇的高,每每看到水面,双眼就会放光,就有回家拿渔具的冲动。那几年,我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常州武南地区的沟壑池塘、大河湖泊,最远一度西至金坛的钱资荡,南至宜兴的东氿湖。
一开始经验不足,往往收获很少,甚至“颗粒无收”,但我仍乐此不疲。一段时间未出去野钓,便心痒难消。
期间,有过很多趣事,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去竺山湖那次。因为我居然“钓”到了“渔歌”!
那是九月下旬的某个周末。那天下午三点多钟,我驱车几十公里来到竺山湖边。选好位置准备就绪后,我将丝纶抛向了湖面。
时值初秋,天高云淡,空气中丹桂飘香,令人心旷神怡。
我点上一根烟,悠闲地盯着水中的浮子,开始与鱼比拼着耐心。
可四五根烟吸完了,蚯蚓换了十多条,还是没见着鱼儿的影子。
天色渐晚,秋风骤起,我有些意兴阑珊,打算收拾钓竿。
就在这时,一阵飘渺的断断续续的歌声传入耳际。我抬眼四望,周边三三两两的鱼友缄口不言,偶尔路过的游人(行人)也大都轻声细语。
然而,尽管吐字不清,有些沙哑并顿挫的嗓音却越来越高亢。我抬眼望向湖面,只见一片归帆正缓缓地朝岸边飘移。
夕阳下的湖水泛起粼粼金光,波光反射,映照到了船尾摇橹的人。
一定是那位船家唱的歌,现在我十分笃定。
好一幅渔舟唱晚的画面!
看不清他的脸。但见他,披蓑戴笠,优雅的摇橹姿势竟让我想起了老父亲。
宜兴话?无锡腔?还是雪堰调?我分不清。但我分明听清了最后几句歌词:
......
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
这词似曾相识,我极力在脑海中搜索着。想起来了,这不是蒋捷《少年游》的结拍几句么?
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
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
等船一靠岸,我迫不及待走上前去递烟招呼。原来是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老者,寒暄后得知他姓蒋,并自称是蒋捷的后人。
就凭他能吟唱这首词,不管他是否蒋捷的后代,已然让我肃然起敬。
虽说鱼篓空空,我心情却格外愉悦舒畅,回家路上,萦绕脑际的尽是老者磁性的嗓音以及名士蒋捷的身影。
不好意思,蒋捷先生,慢待了。现在开始说您。
蒋捷(约1245~1305),字胜欲,号竹山,南宋词人,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大族,约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覆亡后,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慨然有气节,为时人所重。
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殇,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末词坛上独标一格,有《竹山词》传世。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