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过去没有架电的时候,晚上用来照明的灯是自制的煤油灯。有蜡烛,有时也用小碟搓上一根棉线,盛上两勺花生油,用来照明,走路用马灯,就是里面装上煤油,灯芯在玻璃罩里面保护着,以防被风息灭。想用的时候,有一个旋钮,拧几下,玻璃罩向向上托起,露出灯芯(灯捻子),用火柴点着,在把灯罩放下来。顶部有一个四周有许多小孔是透气用的,上方正上面是两层铁盖,象是天窗,这可以防止下雨时,雨水将灯浇灭。
那时候,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用墨水瓶制成的煤油灯。煤油也很稀缺,如果买不到煤油,我们也会买蜡烛应急,蜡烛很贵而且点的时间不长,一根蜡烛甚至点不到一个半小时就点没了。我们也会选择,搓一根棉粗粗的棉线,放在小碟里,盛上两勺花生油,用来照明。那时候没有电视,没有电话,跟现在比,那时就是原始社会。
70年代,村里唯一的电器化,可能就只有磨坊吧。磨坊,整个村子只有磨坊有一盏电灯,还经常停电。打麦子最早用拖拉机,拉着一排铁轮子在摊开的麦子上来回碾压,有人用铁叉不停地翻麦穰。打的麦穰很柔软,很白。然后垛起来,喂牛,冬天给猪铺,猪圈。
再后来打场用上了,电动的打麦机,晚上打麦的时候打麦场里电线杆上也会有一盏一带铁帽的大电灯,照的整个打麦场,通亮。
现在的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