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暂停《道德经》,说说一些小事儿。
最近朋友圈进行了一次“大扫除”,人为的进行了一圈屏蔽。只留下同是修行人或者平时很少来往的一些朋友。这实是无可奈何。完全是为了减轻生活中的压力和障碍。我总算体会到了为什么当初师父说别把学佛挂在嘴边,让人知晓……。
按理说修行,原本是一件好事,同时也是一件没什么特别非常普通的事情。但是,若你真正开始进行心地的修为之路,考验便随时随地。这就像一个公案:有个老者行善布施一生,自认为修行很好已经达到了“性如灰”的程度,说自己脾气就像燃尽的香灰一般,怎么都不会再起波澜。接着他绣了一幅大大的幡挂在自己家门口。一天,一个小孩儿路过就问他,你这幡上写的是什么字啊?一开始老者还很耐心回答他,但这小孩儿还是三番五次的问,终于老者怒了呵斥道,告诉你多少遍了性如灰!!!还问!是不是故意干扰我修行?这时,小孩儿嘻嘻一笑化作观音菩萨说,性如灰,性如灰,看来这灰里还有火啊。老者这时羞愧难当赶紧把幡取下。
可见,修行不易啊。
还记得自己在徒步西藏的时候,经常遇到一些驴友或者开车的游客。在徒步的旅行中,搭便车也是一件常见的事情,但是并非每次都能成功。有些人在路上怎么截车都截不到,但那时我们在路上却常常有人主动停车问要不要搭车,但我们一行人坚决要走路,车主人只好送来很多零食饮品。这是什么缘故呢?我一直不太了解。直到一次,看到一位驴友走在路上背包后面挂着一张卡片写着“拒绝搭车”我才恍然大悟。其实啊越是这样“拒绝搭车”的驴友,却越有车辆停下来问他要不要搭车,反而容易搭车成功。这是种什么心理呢?一种是“哟!别人都在求我搭车,他却拒接搭车。有意思,去试一试他是不是真的不需要搭车。”一种是“竟然拒绝搭车!厉害啊,去帮帮他。”这两种心理都比较常见,不过恕我直言大部分人都是第一种心理。
我觉得啊当一个人决定自我修行之时,便是考验来临之时,便是身上已经挂上“拒接搭车”的牌子之时。非得小心谨慎才好。并且越是要进步的时候魔障也会越多。人性当中的一个弱点就是见不得别人好又瞧不起别人弱,而且总想掌控。所以我们需要“慈悲喜舍”来对治。靠随喜去战胜自己的嫉妒之心,靠精进去提高自己的实力,靠平和去面对一切境界。
不过啊,现实确实困难重重,主要在于人会劳累,会疲惫,会烦躁。不像在山里,在禅凳上,基本无大事无过劳,不会心疲。在社会,劳烦的时候能量就会减少,便难以时时处在一个“最恰当”的状态。这个时候如果好巧不巧有人抱着这种“试一试他是不是性如灰”“试一试他是不是拒绝搭车”的心理去考验,那往往就会“火烧功德林”了。
所以,先认怂。在这种状况下,果断进行了一圈屏蔽。其实,自己对任何人都没有芥蒂,只是希望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少一些多余的人心波动和比较,少一些不必要的“试一试”。虽然,修行修心就是要什么都接受……。
世间百态,有趣。
慢慢感受。
唯真诚,唯忍辱,唯转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