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曼先生和费曼技巧(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
一、翻译解释(费曼先生)
无论学习什么东西,都要努力琢磨它们究竟在讲什么,它们的实际意义是什么,然后用自己的话将其重新讲出来。
费曼先生的父亲麦尔维,给小费曼读《大英百科全书》中关于恐龙的知识:“恐龙的身高有25英尺,头有6英尺宽。”
读到这儿,他没有继续念下去,而是停下来对费曼说:“我们来看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假如那东西站在我们家的前院,它那么高,足以把头伸进楼上的窗户。不过呢,由于它的脑袋比窗户稍微大了些,它要是硬把头挤进来,就会弄坏窗户。
这样一解释,原本陌生的概念就有了熟悉的事物作为参照物。
1、凝练语言(费曼技巧)
费曼技巧:通过自己的语言,用最简单的话把一件事情讲清楚,最好让外行人也能听懂。
麦尔维尔还会时常问他类似这样的问题:“假设火星人光临地球,而他们从来不睡觉,所以当他们问你‘什么是睡觉’时,你该如何回答呢?”这问题看似简单,但不容易回答。不信你试着答答看,你会发现,向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知识的人说清楚一件事是很难的。
这种有意无意的训练,费曼养成了一种独特的思维习惯。
刘未鹏的《暗时间》:要让外行人也能看得懂我写的东西。
你不能自己站在11层,然后假设你的读者站在第10层,指望着只要告诉他第11层有哪些内容就让他明白。
你的读者站在第一层,你必须知道你脚下踩着的另外10层到底是怎么构造的。
这就迫使你对所掌握的,或之前认为正确的那些东西做彻彻底底的、深刻的反思,你的受众越是不懂,你需要反思的就越深刻。
罗振宇的“缝接扣子”学习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新概念。
2、用简单的语言
人类大脑的基本构造,住着“理性”和“感性”一两个小人。理
性小人很高级,但感性小人更强大,所以绝大多数时候,我们的行为都由感性主导,包括接收信息。
每个人都天生喜欢轻松愉快和简单的事情,比如在读书或读文章的时候,更愿意听故事而不是听道理。
所以,写作的人要调整自己的创作方式。
先用合适的故事引起对方“感性小人”的兴趣和注意,然后把想要表达的道理通过“感性小人”转达给“理性小人”,两个小人都会很满意。
文学大家木心先生在谈及读书时是这样说的:“开始读书,要浅。浅到刚开始就可以居高临下。
3、使用类比等修辞。
类比,是连接未知事物与已知事物的桥梁。
在写作中运用合适的类比,就能简化大量的概念,以一种非常神奇的方式让人接受和理解。
例如:
前额皮质、元认知、理智脑这三个概念是什么关系?
类比答案:前额皮质就是理智脑和元认知的“肉身”
“11层楼”“缝扣子”“头脑中的两个小人”……这些类比不用耗费什么脑力,就能让你轻松理解一些复杂的原理。
李笑来在写作时始终坚持:大量使用类比,除了类比和排比,尽量不使用任何修辞……
如果你时常践行这一原则,就会慢慢发现,自己不仅写得更好了,也学得更好了。
二、用自己的语言
自己的语言去解释所学时,才会真正调动自己原有的知识,才能将松散的信息编织成紧密的体系和网络,甚至创造新的认知。
知识陈述——知识转换
“教”才是最好的“学”。
用最简单的话把一件事情讲清楚,甚至让外行人也能听得懂。
而写作的优势,就是让我们在磨炼这项技能的路上不断调整、反复修改,直至自己满意。
类比例子:
写作和房屋装修:房子的结构就像我们的思想,而房子的装修就像我们的表达。
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可以让人舒适;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可以体现个性。
当人们走进舒适而个性的房子时,就愿意待在里面,进而去关注它那合理巧妙的结构布局,否则,一间屋子就算结构再合理,走进去却是毛坯,估计没多少人愿意待在里面。
读一读《别逗了,费曼先生》一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