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不算是一部特别完美的作品,但是它就像一个引子,引导我们去思索,让我们的视线再一次聚焦于那个时代,片尾一一介绍的那个时代耳熟能详的闪光的人物时,内心很受触动。(图片来源于网络)
看完《无问西东》,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有四个画面
一是刘淑芬跳井,一个人的人生悲剧要用另一个人的一生来偿还,当看到王敏佳被众人“打死”之后,刘淑芬知道,她满肚子的怨愤已经用另一个人的生命偿还了,而她的人生也到了尽头,在她身上更多的是悲情、无奈、怨愤,更是那个时代的烙印,跳井前的画面,让我们看到,原来淑芬和她丈夫之前也有过那么快乐的日子,就像淑芬不理解的问“为什么?你说过要照顾我一辈子的”,而她丈夫则说“人,难道就不可以变吗?”,是啊,淑芬就是不理解和不愿意接受这个“变”,所以才造成了她的悲剧。
二是清华学子在雪地里拉小提琴,他们穿着灰色的布衣,朴素而整洁,白雪茫茫,学生们一起演奏,这是求学求知者该有的状态。确实这部电影里有些画面有些浪漫主义色彩,但当你真正去了解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你会理解那种浪漫,想想徐志摩的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摘自《再别康桥》,想想朱自清的散文“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摘自《荷塘月色》,不是复杂的字句,但是这个意境、这个诗句我们就是写不出来。为何?这是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三是西南联大女学生的倩影,也有观众批评说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女大学生还能保持如此体面优雅,我倒不觉得突兀,联想自己看的杨绛老师写的《我们仨》中有一段描写杨绛老师和钱钟书先生在牛津上学的一段日子,印象最深的有一段是这么写的“他煮了五分钟蛋,烤了面包,热了牛奶,做了又香又浓的红茶,还有黄油、果酱、蜂蜜,我从没吃过这么香的早饭”“每晨一大茶瓯的牛奶红茶也成了他毕生戒不掉的嗜好,后来国内买不到印度立普登茶叶了,我们就用三种上好的红茶叶掺和在一起做替代,滇红取其香、湖红取其苦、祁红取其色。至今,我家里还留着些没用完的三合红茶叶,我看到还能唤起当年最快乐的日子”,再想想林徽因、梁思成,他们在青年时期就已经远赴国外学习。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本身就对自身有一定的要求,对生活有一定的追求。
四是两个同样年纪的陈鹏和张果果的对比,张果果的镜头也不少,但多数是紧锁眉头,他的思索更多的是一种怀疑,对人性的怀疑,他不知道何为对错,是按照世俗的做法,还是遵从内心的选择,他在挣扎。而陈鹏的眼神里,更多了一份纯粹和坚定,他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自己内心要守护的是什么。
导演借吴岭澜和张果果之口,说出了电影所要传达的思想,这两段话也是这部电影的核心。
吴岭澜在图书馆里看见泰戈尔的演讲,他在多年后成为教授,对自己的学生说“当我在你们这个年纪,有段时间,我远离人群,独自思索,我的人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某日,我偶然去图书馆,听到泰戈尔的演讲,而陪同在泰戈尔身边的人,是当时最卓越的一群人,这些人站在那里,自信而笃定,那种从容让我十分羡慕,而泰戈尔,正在讲“对自己的真实”有多么重要,那一刻,我从思索生命意义的羞耻感中,释放出来,原来这些卓越的人物,也认为花时间思考这些,谈论这些,是重要的。今天,我把泰戈尔的诗介绍给你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岁月里,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是的,对生命的思索和对人生的思考是重要的,不必有羞耻感,这是我们自我人格形成的重要的一部分。
张果果在做出了选择之后释然,在四胞胎的房间里,他用色彩描绘着窗,阳光洒进来,他说“看到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比如占有多少,才更荣耀,拥有什么,才能被爱。等你们长大,你们会因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会对初升的朝阳欢呼跳跃,也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但是却会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常常、甚至永远地忘了自己的珍贵。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是啊,青春也不过是这些日子,一眨眼,它就会过去,所以你要学会珍惜你的珍贵,珍惜你的所爱。
有人说这部电影是清华大学的宣传片,我想大学,尤其是一个国家的顶尖的学府,不仅仅是为了传递知识,而更多的是要教会学生思考,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思考自己的精神和原则,更重要的还有一份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对人生的探索和对自己的真实,这是一个知识分子该有的风骨,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