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心理读书
心理漫谈《庄子齐物论》:“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心理漫谈《庄子齐物论》:“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作者: 王明鹏 | 来源:发表于2023-10-02 09:01 被阅读0次

庄子《齐物论》: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本段大意:费尽心思寻求大道至简规律,却不知道世界本来就是浑然一体的,这就是“朝三”。何以此说?养猴人给猴子分橡子,说早上三个晚上四个,猴子大为生气,养猴人改口说早上四个晚上三个,猴子转怒为喜。橡子总数量没有增减,可猴子们情绪在变化,这就是客观统一主观对立的缘故,因此得道者把是非统一起来道法自然悠然自得,做到物我两行对立统一相辅相成。

我们整天陷入烦恼之中,烦恼不过心理欲望的对立冲突罢了,庄子告诉我们要用对立统一规律应对化解,如何透彻理解对立统一规律?就用朝三暮四这个故事给了比方。

猴子情绪变化类似我们心理波动,面对外界纷扰必然会出现种种心理冲突,这是心理主观特性,呈现为对立。但实际上呢,养猴人给的橡子数量并没有改变,只不过调整一下顺序,搞了一点小花招,本质上是统一。

物体实在本来就是统一整体,没有对立,没有冲突,只不过进入我们大脑中,因为认知,就有了情绪变化,有了心理对立,有了欲望烦恼。

由此,庄子戳破窗户纸,忠告我们“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费劲心思寻找破除烦恼的大道方式,骑驴找驴,不知道实体本身就是无差别无对立的统一体,引起我们烦恼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主观心理。

这又是合理情绪疗法告诉我们的,也是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迪特思一语道破的,即影响情绪变化的是不是客观实体而是主观心理对其认知。

认知这个东西啊,双刃剑,没有认知没有物我区分,没有生活能力,可是局限于认知跳不出来,又会被认知左右和困扰,心神不宁,心陷牢狱。

这又是对立统一!

最后,庄子给出了应对方式,像圣人那样“和之以是非”,把是非对立的心理活动统一起来,“桥归桥路归路”,虽然主观心理是对立认知,然而客观实体(包括他人)是统一整体,然后“是之谓两行”,客观归客观,主观由主观,既客观又主观,既对立又统一,即冲突又和谐,保持这个认知分裂物我两行才是正常。

相关文章

  • 《庄子》杂谈: 不齐之齐

    《齐物论》的主旨,齐物之不齐。万物虽不齐,庄子以道齐之也。 《齐物论》的结尾,是脍炙人口的庄生梦蝶的寓言。庄子做了...

  • 心传脉络

    孟子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可欲者,圣...

  • 读《华夏美学》——“逍遥游”

    “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庄子.齐物论“ 庄子的”天人合一“是使”人...

  • 美丑论

    陶扬鸿 昔庄子《齐物论》谓人以毛嫱、丽姬为美,而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而以美丑无定质。《德充符》则...

  • 南怀瑾谈圣人修炼法门

    “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尽心上...

  • 庄子修心 第五十二课 最初的梦想

    己皆天之所子。而独以己言蕲qí乎而人善之,蕲qí乎而人不善之邪?若然者,人谓之童子,是之谓与天为徒。外曲者,与人之...

  • 何为“善”?

    “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上面这句话引自...

  • 孟子:人之六境界

    孟子品评人物之六境界: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 读庄漫笔——《徳充符》十一

    惠子谓庄子曰:“人故无情乎?”庄子曰:“然。”惠子曰:“人 而无情,何以谓之人?”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恶...

  • 庄子的无情

    惠子谓庄子曰:“人故无情乎?”庄子曰:“然”。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恶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漫谈《庄子齐物论》:“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lyj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