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说太多,不要给太多

作者: 戴红霞1 | 来源:发表于2023-04-09 06:59 被阅读0次

       周末再次拿起王博士著的《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给教师的建议40讲中最后一讲,每次细读都有不一样的感触,教师放下执念,闭上嘴巴,让学生成为课堂里的主演,这条路并不容易。转变课堂模式,教师自己首先需要改变。

    不要给太多, 少才是多,我们要做的是将深厚内涵以简单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不就是我们最喜欢听的所谓大师级的课吗?我们不仅仅自己上课,同样也聆听别人的课,简约的风格,幽默风趣的语言,简单的生活化的实例,不是数学课堂上我们也在追求的吗?教学中少才是多,教师占用时间要少,空出来的时间势必让学生以练习,分工,合作,思考,研讨等活动来填补,学习也真正才能更加深入。同样老师课堂说话要少,引导学生彼此思维碰撞,触发深度学习才是主要。另外老师给的提示要少。你怎么会觉得是?你是怎么想的?能不能说一说你为什么从这个想变成那个?这样的提示语是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背后的知识与思维训练。提示给的少,相信学生思考就会变多,进而深入。

      不要说太多,无才能有,当我们摒弃精彩的PPT,只需准备必要、少量的内容,那么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材料就必须由课堂交予学生供应,试想课堂素材是由学生生成的,这不就是贴近学生最好的教材吗?结合自己这么多年的教育教学,我舍得“无”吗?答案是,我在路上。备课时PPT我正朝向精简看齐,我一样相信我们刻意的“无”,也会滋养生成性课堂的土壤,让学生“有”不断产出学习素材的机会。

     慢才会快,似乎快节奏迫使我们按照教学进度执行。但是赶进度的课完全就是把书教完的逻辑,从而脱离了让学生学会为目标。我们经常会因为学生前面基础没有打牢而懊恼,实质上对学生来说,掌握正确的学习与思考方法,学会如何学习是最重要的。开始时“慢”,是为了后面的“快”打好基础,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更是如此。平时懂得蓄积能量和配速,才能最后赢得桂冠,我们怎不会理解学习像马拉松长跑这样的道理呢?沉浸下来,用充足的时间,教师和学生的成长一定是相辅相成的。

   不要说太多,不要给大多,不要想着要快点。时代要求我们尽可能不要占有讲台,不要越俎代庖,不要借学生的口说出自己想说的,也不要只想把该上的上完,要相信没有学生做不来的事。

相关文章

  • 像风一样自由

    2019.1.5. 星期六 德国 不要给我太多深情 我怕自己太过认真 不要给我太多关心 我怕自己忘了归程 不...

  • 不要说太多

    不要跟对方说太多自己的事情。 再上头,也记住自己的人生始终是自己的。 对于自己的人生故事,别人无法理解是很正常的现...

  • 我不奢求太多

    作者 | 咏春 岁月无情 时光匆匆 一路平坦 一路泥泞 平平常常的人 普普通通的人生 从过去的懵懵懂懂 到现在的半...

  • 2018-12-02

    朋友不需要太多,有个可以交心的就好 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压力,开心就好 未知的事情,不要害怕,随遇而安就好 不...

  • 闲话,不要说太多

    所谓闲话,就是与己无关,与人无益的废话。 喜欢背后嚼人舌根的人,贪得一时口舌之快,断送的却是自己的前程。 朋友曾讲...

  • 太多的话不要说

    谁都有两只眼睛两个耳朵一个嘴巴,所以应该是多听多看少说。三言两语把事情说清楚就得了。若说不清楚,或者别人不听,即使...

  • 不要说太多的话

    我又一次对你说出那些有关爱情的话语 譬如真爱譬如不离不弃譬如永恒…… 那样情真意切的说了很久 然后一切都陷入了沉默...

  • 让我们依然保持沉默

    不,不要说, 让我们依然保持沉默。 我是多么珍惜, 这天真苦涩, 我们的肩膀, 都还稚嫩, 扛不起太多的责任! 等...

  • 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

    本人是一名大三狗,最近赶上考试周了,我很想把自己所有事情安排的井然有序,奈何事情很多,周末两天做家教,希望给父母减...

  • 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

    不要给生活太大压力,不要让自己在这和世界上活的太累。 总是急于求成,所以逼迫自己做太多力所能及以外的事,最后弄得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要说太多,不要给太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mov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