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阳光照在对面的楼上,很是明亮,今天是个好天气,却没有出去走走的心情,女儿说昨天老师让进入决赛的同学回答问题,班里62同学,只有6个人没阳,我们是进入决赛的极少数。
可能迟早会阳,但越晚越好,所以仍然是少出门吧。
昨天在南周公号上看到视频拍的一个88岁的老爷爷深夜求医,他有三个女儿,她们都在国外生活,这位老父亲不想给女儿添麻烦,他说自己能行,但他走路非常缓慢,一个年轻人走过来搀扶他,他紧紧握着年轻人的手,看得出他很需要帮助。
我们都盼着子女优秀,竭尽所能为子女提供一切条件,老了却又怕给子女添麻烦,是什么使得子女和父母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那种两代人其乐融融的生活当然也是一种幸福,但要达到也并不容易。
今天读高尔基的《童年》,这是小女的寒假必读书目,我也拿过来读读。
阿廖莎三岁时,父亲去世,刚出生的小弟弟也死去了,
从此和母亲一起生活在外祖父家,但那并不是愉快温暖的生活,外祖父脾气暴躁,经常用柳条抽打孩子,舅舅闹着分家产,外祖父后来也打外祖母,母亲再嫁了,继父睹光了钱又打母亲,不知道这书本的写作背景,当时的俄国正处在哪个发展阶段?只感到这个民族的男人都没有慈爱之心,都是爱打人,高尔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了。
这本书对小学生写作文可能帮助不大,因为我们的作文要求有主题,主题必须积极有意义,负面事件是不能写到作文里去的,除了作文,孩子很少动笔。
从这个角度说,高尔基也是幸福的,因为他可以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这些文字发在网络上,也不见得能激起水花,假如高尔基生活在这个时代,好奇他会写些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