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早上照例坐顺风车上班,今天的司机仿佛是个自来熟,刚聊了几句就开始向我抱怨他的妻子。
“昨天我们吵架了,你猜因为啥?”他边开车边问。
“啊?因为什么呢?”我睡眼朦胧中故作镇定的回答。
“吃饭的时候我们说好了我做饭她刷碗,结果,她就只刷了碗,连筷子都没洗,我一下子就生气了。”司机义正辞严地说。
“呵呵,筷子也就两双,她没洗,你就顺手替她洗了呗。”我笑着说。
“可是凭什么呢?她怎么能不刷筷子?这是她做人有问题。”司机语气中不留半点余地。
我一时不知再接什么话,我想,如果我是那个女子,得知在一个陌生乘客面前,自己的丈夫这样埋怨自己,该是怎样一种心寒。
洗碗时没洗筷子,多大个事儿。就只当两人玩个字谜,一笑而过不就解决了么?何至于如此小题大做,兴师动众,一晚上都在置气。
我不禁又想起一期《非诚勿扰》的男嘉宾,当提到对另一半的标准时,他信誓旦旦地说:“我有强迫症,我的毛巾只能我自己用,未来的她不可以用我洗脸的毛巾擦手或者擦脸。”
“你这么说是因为你前任用你的毛巾擦过手?”主持人问。
“当然,住在一起后我因为这个和她吵过很多次,简直无法忍受。”男嘉宾一脸正义地回答。
电视机前的我不禁心里一阵无语。既然不喜欢,那为她另买个新毛巾不可以么?或者心平气和好好说说,何至于为此而吵架。住在一起的确会发现些彼此的缺点与不同点,可坚定而靠谱的人,不会因为这些小细节嫌弃埋怨对方,而是彼此理解与包容。
难道真的是“细节打败爱情”么?我并不这么认为。
我更愿相信,越爱越宽容,不爱才挑剔。如果爱,那随着两个人慢慢相处,彼此的缺点会日益模糊,优点则会逐渐放大。
(二)
老爸是左撇子,我们为此经常打趣他。可当吃海鲜的时候,他的手比谁都灵活。印象很深的是他每次都能细致又灵巧地剥出每个蟹钳里最后一块肉,然后得意地放到盘里,递给妈妈。妈妈开心地边吃边笑,夸他“海鲜达人”。那个画面让我觉得特别美好。
其实,生活中的细节都是很微小的,小到一个语气词、一个动作、一个眼神,能发现并欣赏它,才是爱的体现。
昨天又和妈妈通电话,聊到最近在看的电视剧,我向她推荐了《欢乐颂》,妈妈随口问:“在家也是你一个人看吗?”
“不是啊,我们一起看。”我回她。
“哈哈,真难得。”妈妈笑着说。
其实,从《琅琊榜》到《伪装者》再到如今的《欢乐颂》,我和老公都是一路一起追剧。由于我们下班时间不同,一般都是先下载在硬盘里再导在电视上看。不仅一起追剧,还一起讨论剧情,打赌猜测剧中人物之后的发展。因为一个笑点彼此笑得前仰后合,也因为一个社会现象讨论很久。这些日常中的小细节,美好又有趣,打发了许多个原本无聊的晚上,也让上了一天班的我们可以在放松中更好的沟通。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两个人在一起后口味逐渐相似,爱好也会越来越相近的缘故吧。
当然,我们不可能所有爱好都一致。更多的时候,是我在书房看书写文,他在客厅打个游戏或者细心做他的电镀扎古。因为我们理解并欣赏着对方所做的事,也支持彼此的小爱好,所以发现的细节越多,越能欣赏它们,而不是一味地抱怨与厌烦。
(三)
那天,偶然看到蒋勋谈《红楼梦》里的一处细节,眼睛瞬间湿润,满满地感动。
有回下雪,宝玉要戴斗笠,披斗篷。丫头不会戴,把他的紫金冠和绒球都压倒了,宝玉很不舒服,这时黛玉说过来我帮你,仔细帮他把头发束好,将斗笠放上去,替他披上斗篷。
本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细节,可字里行间,黛玉的细致与顾虑却满溢纸上。我可以想象到黛玉如何去弄那个束发紫金冠,怎样去把那个绒球扶起来,让它颤巍巍立于斗笠之外。想到宝玉这个十三岁的男孩戴起斗笠,还有一个红的绒球在前面,该是有多帅气。黛玉还要仔细端详一番,好像她细心雕琢的一件艺术品一样,小心翼翼又精益求精,她觉得可以了,才替他最后披上斗篷。有时候亲如夫妻都未必能分享生命中的细节,可他们却做到了。宝钗最后和宝玉成婚了,可宝玉永远觉得遗憾,因为最能与他分享生命里细节的人没有跟自己在一起。他落寞哀伤,又无力挽回。这其中的爱意,又岂是一句“金玉良姻”所能概括?
爱大概就是这样,一句话也不用讲,发现她爱的人生活里遇到挫折的时候,她马上就处理了。细节到深处,完全是他们之间的深情,也只有情到深处,才会斗过气后还会立刻去照顾这个人,因为只有她知道怎么照顾这个人。
也许,这些小细节远不如不经意间突然降临的小惊喜那样轰轰烈烈更易触动你的心,却温柔地融化在寻常生活的空气里,经久不散。做出这些细节的人,正默默地以这种方式告诉你,与你在一起的人间烟火是何等珍贵。
爱,远不是一句话就能说完的永远。其实,细节中透出的深情,才能真正深入骨髓。
网友评论
精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