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读的是《当你学会独处》书中的第四部分:读书到底有多重要?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的答案。希望大家喜欢,谢谢!
高尔基说“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这句话非常贴切地表达了高尔基读书欲来临时的心情,一个人在少年时是否有过这样的读书欲,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他的精神素质。
喜欢读书,是件好事。可是古往今来,那么多书,书籍的质量又参差不齐,该读哪些书才好呢?
作者将书籍简单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完全不用读的书。这类书,披着书的外表,实际上毫无价值,读了浪费时间,完全不用读。
第二类是可读可不读的书。这些书一般都是专业书籍,读了也许有好处,不读也没什么损失。
第三类是必读的书。必读书籍,指的是可以给人的精神带来成长,持续得到力量源泉的书籍。
必读书籍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不朽之作,也称得上是经典之作、永恒之书。关心生命、寻找生活意义的人都该读一读,不读便会有一种欠缺和遗憾。
如《论语》、《红楼梦》、《史记》等,还有柏拉图、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这类作家的书籍。
读此类书,是与这些伟大文人进行的隔时空交流,能让人获得心理和精神上的富足。
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就在于其中凝聚了古代先哲对人类基本境况的观察和思考,因而具有永恒的价值。
读书阅读经典,让我们充实丰富思想,保持头脑清醒。要培养读书的癖好。
读书的癖好能够使人获得一种更为开阔的眼光,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
若有一天,能够感受到“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时,便算有了读书的癖好。
青春期是培养阅读的关键期,可以为一辈子的读书打好基础。
作者在书里提起,他小时候,偶尔得到一本闲书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再加上家长没有横加干涉,让他的爱好得以发扬光大,最终成了知名的学者、作家。
可见青春期阅读课外书,给人带来的终生影响是非常大的。
看课外书,能让人有快乐学习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而通过阅读,可以提升智育、德育、美育这三种精神素质。
阅读不但可以养心,还可以养生,在很大程度上,阅读受心灵支配,不易陷入烦恼焦虑的世事之中。
读书的收获有两种,一是通过读书知道了自己原来没有当然也不知道的东西,这种东西,叫做知识。
二是通过读书,发现了自己原来已经有了但没有意识到的东西,这种东西是感悟到的,现在被唤醒、被激活了,这种东西,叫做智慧。
人们常说,阅读改变命运。作者认为,这话包含两种含义。
一种是读了“有用的书”,也就是那些工具书,专业书籍,达到了某项生存技能,改变了在社会中的地位。
二是读了那些“无用”的书,比如哲学、宗教、人文等,这种也许不能改变外在的命运,但却改变了内心世界,拥有了强健的灵魂,在精神上立于不败之地。
英国哲学家罗素便提倡青年人多读“无用的书”,读无用的书,正是一个人精神生长的领域。
读无用的书,做有梦的人。
有用的书关系的是生计,无用的书关系着心灵;书籍为人提供了精神养料,供人在精神的世界里畅游。
读经典的书初读就像重温,重温则像初读,给了人们回家的感觉,经典则是带领我们回家的向导。
作者主张读书起点要高,直接从大师的经典作品开始,可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经典的书,是人们一生的陪伴,是人世间最忠贞的关系。所以,我们要好好地爱它。
好了,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今天分享《当你学会独处》的第四部分就到这里了。谢谢您的阅读,读后有什么想法请留言,谢谢!
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