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清醒2:无限的是,人类的无知

作者: 平凡女子liz | 来源:发表于2023-07-19 16:10 被阅读0次
    (图片来源:当当网)

    什么时候开始,一个人才能算是真正到了人间清醒的状态呢?

    我想,大概就是从某一次的看见自己开始吧。

    年少的时候,我们总是喜欢用“意气风发”来形容朝气蓬勃的少年人。确实,当我们身处那样的一个阶段,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是意气风发的,哪怕表面看不出来,谁人的心里不都觉得,未来尽在脚下。

    可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现一切好像不行了呢?是中年危机的出现,还是现实生活中的处处碰壁,又或者是一次又一次的心不遂人愿呢?

    可曾,在某一个瞬间,你有想过,其实这些都是人生的常态,只不过是曾经的你不曾直面而已。

    就像水木然老师在《人间清醒2》这本书中讲到的,这是一个人人生必经的三次觉醒,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然后才能真正的见世间所有的一切。

    在这本书中,水木然老师通过自己对于世间万物运作底层逻辑的洞察,总结出人类社会的生存法则,把我们每个人与世界一切的关系进行解读,引领着读者慢慢地突破自己认知,实现人生的成长。

    (图片来源:当当网)

    01 见自己,明归途

    近几年我们经常听说的一句话便是:“为什么我们读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呢?”

    我挺喜欢水老师对这一事件的解读,因为那是别人总结出来的道理,他不属于你,只有某一天你心头突然浮现出某个道理的时候,那才是属于你的人生答案。

    是啊,我们总是习惯性地看着别人的生活,别人的世界,然后一直追问着,为什么我没法和他一样呢?

    其实,仔细想想,怎么可能会一样呢?

    举个例子,毕业后出来工作了,虽然曾经生活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因为某种原因在一个地方遇见了,然后就能从此定义这群人以后的人生轨迹都是一样的吗?

    我觉得很难吧。就好像高考,来自天南地北的学生考进了同一所大学,有的人是因为考砸了才进来了,而有的人则是超常发挥进来的。我们能说此后他们就在同一水平线吗?

    道理其实都是一样的。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看到了别人人生里的某一个面,却总是习惯性地以偏概全地觉得,他的人生就是这样。

    可是,在此背后,那些你不曾见过的很多面,却总是被别人习惯性忽略,然后固执地不去细看。

    就好像看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自己的一生一样,当你看到一个人在同一条路上走得越来越远,其实你不必去纠结为什么他突然变得厉害了,而是应该想想,为何你还是在原地踏步。

    我想,当我们把目标放在自己的身上时,你也能在前进的过程中,越来越清楚自己的目标,也越来越清楚自己的追求。坚持走下去,你也会越走越快的。

    所以,见他人不如见自己,深层次地自我剖析,可以帮助我们越来越明白,未来的路该通向何方。而不是今天听这个说一句,明天听那个人说一句,到最后,寸步难行的你却选择抱怨,为什么别人是骗你的。

    (图片来源:当当网)

    02  见天地,知敬畏

    作者在书中讲道,很多人都觉得,我们人生中的大部分问题,都是跟钱有关系的,因为没钱,所以都是事。也总想着,要是这个时候有钱了,那都不是事。

    这种心理的背后,其实是他们对“天地之道”的忽视。

    “道是什么呢?”是天地原理,是规律,是趋势,是包容,是开放,是价值,更是大爱……然而,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的不是这些,却总是心心念念地想着,我只想要快速赚钱。这也反映出当下很多人的状态,只追求当前利益,而忽略长久的学习和能力的提升。

    中国人有句古话说:“富不过三代”,其实并不是说富裕的家庭三代后就会消亡,而是因为在富裕的前提下,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家风和家教,慢慢地子孙后代就会滋生出散漫,懒惰的习性,可想而知,哪怕家财万贯,早晚也是坐吃山空。

    就像作者说的那般,人们总想要获得很多钱,却从来不去思考,一个人想要获得这些金钱,他自己本身必须要具备的智慧、品行、贡献,从天地众生来看,换句话说,你得不到,是因为你不配。文雅一点就是,我们一个人得到多少,得有与之相匹配的德行,“厚德载物”四个字估计就是最好的阐释。

    大多数的人,不知道天地之大,所以在对人对事对物的时候,总是少了敬畏之心。总想着,为什么自己总是得不到,为什么别人就得到了,可是却从来不去想,日常生活,每一个生命的瞬间,你是否已经做了那些符合天地大道的事情,让你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能力。

    就好像买房这件事,我们总是在说房价,为了给自己一个买房的理由,当别人问他说,为何你会选择在此时买房呢?有些人会直白地说,因为我想买,我也不觉得未来的房价会下跌,我觉得此时的房价是合理的。

    从他的说话方式中,我们不难看出,所有的回答问题的出发点都是“我”,却很少涉及对当下行情的分析,也不曾有过对相关政策的解读,那么,未来的一切,只能还得是“你”来承受了。

    当一个人的年纪逐渐上来之后,不妨学着跳开当下的你,把自己放到天地之中,或许你便会明白,天地之大,人之渺小,所以凡事须存敬畏之心。

    (图片来源:当当网)

    03 见众生,懂怜悯

    看到“众生”二字,很多人便会想到佛教讲究的“众生相”,其实也可以这么去理解。

    年少的时候,我很少去了解这些佛教或者禅宗的信仰,总觉得,它们始终是我们历史的存在而已。

    近几年练字的时候,却发现,原来在那些经书之中,却早已言明了很多道理。之前在抄写《吉祥经》的时候,说到了“何为最吉祥?”

    从自己,身边人,父母,以及我们如何做人,应该远离哪些人,都说得明明白白的。简简单单的字的背后,原来是流传几千年的做人智慧。

    所谓众生相,爱、恨、离、愁、贪、嗔、痴,都有吧,我们也可以在很多人身上看到这样的表相,这便是众生。

    所以当我们生命中出现其中一种类型时,其实不必太纠结,都是正常的存在。

    只不过,年少时的自己,却一直看不破这一层表相,所以曾经有一段时间,总是执着于人性的种种。

    后来,我终于也能够慢慢做到:“我虽然不理解你为什么要这样子,但是我懂得,这就是人性。”

    再后来,当这样的人再次出现时,虽然短暂的是一段时间会很难受,但是却也学会了拒绝,因为那是他的相,我不能让他们影响到了我。我能做的便是时刻提醒自己,尽量不要让自己也有这样的表相。

    见过了众生,我们才能明白“众生皆苦,唯有自渡”。所以真正厉害的人,他们从来不渡人。谁也别太高看自己的能力,因为我们没法随便改变一个人。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其实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的是清醒。如何才能清醒,那就是我们要学会看破世界万物的底层逻辑,然后看懂这世间的顶层认知,这样才能一点一点地成长,然后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间清醒2:无限的是,人类的无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nxa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