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行乐图|一个热衷cosplay的四爷

作者: 臆无说 | 来源:发表于2017-06-22 21:24 被阅读219次

《雍正行乐图》记录了一个热衷cosplay的“四爷”。


“朕...脚痒...”

四爷身穿汉服,甚至戴上了舶来品的“假发”!化身各种角色:或山中打猎或寒江钓雪,或林下弹琴岩边题字,或高轩赏荷围炉观书;时而渔樵时而耕读,时而陶渊明沧浪水,时而射飞鸟猎猛虎。

故宫通过数字技术,对《雍正行乐图》进行了"改编",制作出动态版的《雍正行乐图》。

《雍正行乐图》的濯足图里,雍正帝身穿普通服装坐在江边,将双脚放入水中,会偶尔抬起一条腿往另一条腿上蹭一下,并配一句"朕……脚痒……"松间抚琴图中,雍正帝一边投入地弹奏,一面还对琴说:"我们做朋友吧。"射箭图里,雍正弯弓搭箭,射向天空掠过的飞鸟,旁白则是"你飞向前方自由翱翔,朕却始终跟不上你的脚步。好累……"

“有种你出来啊!”

真不像我们印象中的四爷。

翻开他的奏折批语,是这么个风格,比如“批阿克敦折:今到广西,若仍皮软欺隐,莫想生还北京也。

批葛森折:“旗下人员,只以见钱,眼都黑了”

“批傅泰折:你是神仙么?似此无知狂诈之言,岂可在君父之前率意胡说的!”

“批佟吉图折:知人则哲,为帝其难之。朕这样平常皇帝,如何用得起你这样人!”

“批胡凤折:多赏你些,好为你夤缘钻刺打点之用。”

“批索琳折:凡事最重要的是务实,不欺不隐才算良吏。粉饰、迎合、颂赞、套文陋习,万不可法。”......

刚猛严厉,冷峭刻薄

“悟空,来来来”

但正如他自诩“朕就是这样的汉子,朕就是这样的秉性”,他就是一位为政严猛,务实,严里揉不得沙子的皇帝。

他的这种个性,得罪了几乎所有的社会阶层

雍正继位之后因为得位正统之争对自己手足和心腹杀戮殆尽。对熙朝诸皇子,不但杀,圈禁,子孙开出族籍,还要侮辱,

老八赐名阿其那(满语狗),老九赐名塞斯黑(猪)

不管出于什么立场或者必要性,手足相残的手段过于残忍,是爱新觉罗家族永远的家丑和隐痛。满蒙八旗也是兔死狐悲,感情上不能接受。

“朕掐指一算,三日之内必有大雨~”

他举起屠刀反贪。

对吏治的贪污腐败,因循推诿,上下欺瞒等等拆烂污的行为,恨到牙根痒的程度。

贪污侵占一经发现,毫无情面功劳可讲,动不动抄家罚银子家属流放,倾家败业的官员不计其数。他著名的理论根据是“一家哭,何如一路哭?”

一个官员就可以腐烂一方,“让他们见见血”很有点好处。而且他还喜怒无常不好伺候,官们不知道什么言行就会惹恼了他,劈头盖脸就是一通臭骂。

他认为“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意思是为人做事要看心地,对君父要如对神明如对上天,表面的善恶不重要,动心起念是不是忠诚,是不是无私才重要。这就有点鸡蛋里挑骨头了,思想工作固然重要,但把深挖灵魂作为考核的衡量标准,与荣辱人品挂钩,而且系于皇帝一人的好恶和心情。

官员们一定是整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敢言而敢怒,“钱痨”“抄家皇帝”的帽子就戴到了雍正头上。

“满园春色关不住”

但奇怪的是,老百姓对他也并无好感

他在民间的风评口碑,和他的期待南辕北辙。反而是传出不少奇奇怪怪的传说。比如关于雍正的传位诏书,本来应该是“传位十四皇子”,就是他的亲弟弟老十四,但被他篡改成“传位于四皇子”,皇帝就变成了四爷。他的母亲乌雅氏太后因此气死。还有他的“粘竿处”,相当于明朝锦衣卫的特务组织,和令人闻之色变的断头神器“血滴子”……

都是传得有板有眼。但是仔细推敲就不太靠谱,比如清代的传位诏书是用两种语言书写,汉文可以用一勾把“十”改成“于”,那“国语”满文部分怎么办?

“血滴子”就更不实际了。有冷兵器专家试图复原血滴子,发现可操作性实在太小,高速旋转的刀片要能把人的头颅绞下来并且准确掉进囊中,这位高手要达到霍元甲黄飞鸿般的传奇水平还要来点运气。

开发一款成本奇高,成功概率极小的暗杀武器,到底有什么意义呢?这一类传说,很有点民间想象,“皇帝老子床头随时支着金锅,想吃饺子就下。驴背上搭着金褡裢,装着大元宝,路上看上哪位姑娘,就扔个大元宝娶回宫当娘娘。”异想天开的痕迹

只识弯弓····哎呀跑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大概因为他深信严刑峻法才是治世之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上行之,下必揣摩之。一时天下酷刑兴狱,疑罪从有,轻罪重罚。大刑之下泥沙俱下,大概冤案也不少。

同时他推行改革,养廉银制度,改土归流,摊丁入亩,废除贱籍。虽然有着积极意义,但同样的毛病还是出在他急于见到成效,过于大刀阔斧。治大国如烹小鲜,在实行变革的过程中,有些举措不符合实际没时间调整,造成老百姓的负担加重了。

再加上这位极有个性的皇帝死得太突然。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日,58岁的四爷偶有微恙,二十二日正常接见大臣,二十三日子时就“大行”。大学士张廷玉在笔记中说“惊骇欲绝”。深宫大内,迷雾重重,引起后人无穷想象。当然吕四娘报仇暗杀的传说就荒诞不经了。

比较一致的认为是因为雍正对方术和丹药的兴趣造成他的死亡,因为服用“延年益寿”的有毒仙丹突然死去

鱼儿鱼儿快上钩····冻死朕了

有清一代,死亡疑云,暴毙的就有起码五位。顺治天花或出家,康熙德妃乌雅氏当太后之后几个月就“病死”,雍正丹药暴亡,同治阿鲁特皇后自尽,慈安皇太后糕点下毒案。其中对谜底的可能性猜测,雍正的离场方式,算是比较离经叛道的一个。

正因以上各种原因,雍正虽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地勤政务实,不巡幸,不游猎,天天朱批到深夜,有数据表明在位十三年里这个工作狂平均每天批十份奏折,有的批语长达几千字,“山珍海味于朕不知何味,三宫六院于朕不知何处,日落笔不能落,灯熄心不能熄。”

然而,没有一个阶层领他这个情。虽然,一个工于造作的皇帝,带来的副作用,在某些领域里,还不如一个懒惰的名义上的独裁者,因为毫无作为,反而危害比较小。但雍正好像不在此列,仅就皇帝或者他心中的好皇帝这一身份来说,他算是比较委屈的。

这么个人,怎么看怎么不像是个“行乐”的主

如果面对故宫货真价实的行乐图感到迷惑的话,我觉得可以从雍正一件政务上表现出的态度,看出一点端倪。

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

雍正七年,湖南郴州的穷秀才曾静,派他学生张熙去陕西,试图策反川陕总督岳钟麒。理由非常简单,因为抗金的岳飞姓岳,你岳钟麒也姓岳,并且也是汉人,作为他逻辑上的后代,反清复明杠杠的。

这么件发了癔症般的可笑案件,雍正如获至宝。不但不杀曾静,还好好押解到北京,与之长谈,仔细地讲道理。曾静很受教育。雍正把这个教育过程写成厚厚一本《大义觉迷录》,颁之天下,要求仔细学习,从根本上认可雍正治国理念的正确性先进性。

很多觉得自己很优秀又无人理解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需要,雍正也一样,他很喜欢——表白

《大义觉迷录》是表白,行乐图也是如此。他穿着汉服扮演出汉文化里各种理想的生态类型,比如渔樵耕读诗礼传家,比如抚琴濯足逍遥世外,其实也是无声的表达:我很理解你们,我有这个意识和足够的能力,领导你们达到这样一种治世盛世,人人皆可达到的理想状态

朕欲纵情于山水之间

不过,他在行乐图里穿着洋装带着假发猎虎,这个有点费解。按说满清对自己马背上的本色很重视,尤其清初,天天喊“国术”骑射不可荒废。木兰秋狩的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末。

他们对于西洋的态度,极其轻视不屑与之交流。乾隆朝,英使马嘎尔尼来华,备受冷遇。其间外国使团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对后来他们下决心武力打开东方世界的大门,除去各种因素,这也不能说毫无影响。

所以,四爷戴假发举钢叉,进行狩猎活动,看着还是觉得违和的。

总之,人是复杂多面的,不管什么位置什么经历,人都不可能只有单一的一面。

皇帝也一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安伶儿:没看懂,不知道写的中心思想是啥~~~

本文标题:雍正行乐图|一个热衷cosplay的四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nxq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