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者留其名之三:酒林有高人,名师出帝门

作者: 樽前邀月 | 来源:发表于2017-04-28 16:10 被阅读140次
饮者留其名之三:酒林有高人,名师出帝门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宋朝十多位皇帝中,“且乐生前一杯酒”的,不在少数。想当年赵匡胤“醉酒”中“被”黄袍加身,酒是他的遮羞布;次年“杯酒释兵权”,酒是他的润滑剂。

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吧,大宋王朝自宋太祖开国起,之后的多位皇帝都跟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其中数位,不仅量豪堪为人师,而且也好为人师,尤为难得的是:还善为人师——特别擅长孔夫子的因材施教这一教学法。

01

宋太祖经常在御苑摆酒设宴,召集王审琦、石守信等一帮以前的哥们儿、现在的臣下,一齐切磋酒艺。

在这个酒才济济的“高级研修班”中,大将王审琦是一个另类:对酒完全没天资,经常拖班级后腿,扫大伙儿的酒兴,属于典型的学渣。

班主任宋太祖本着不歧视、不放弃的原则,根据王同学的实际情况,为他量身定制了一整套的教学方案,经常对他进行重点辅导。

首先,阐明不喝酒的严重后果。太祖说:”酒者,天之美禄,可惜不能饮之。”酒是上天赐予的好东西,你居然不会喝,不能喝,可真的是浪费粮食、暴殄天物啊!

其次,诱之以色香味,以激发他的学习兴趣,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美酒在前,观之色如美玉,闻之清冽芬芳,品之甘美香醇,令人沉醉,飘然欲仙。有什么理由拒绝这等“美醁”呢?

最后,恰当运用心理暗示法。太祖鼓励王同学说:“天必赐卿酒量,试饮之。”酒也,水也,不用怕,上天一定会赐给你好酒量的。来,试试看,喝一杯!

受到鼓励的王同学勇气大增,举杯屏气,一口喝光。咦,今天这酒好像不算难喝嘛!于是又喝一杯,再喝一杯……越喝越耿直,越喝越豪爽。不一会儿,竟然喝了十多杯!

太祖以为自己的祷告应验,大为高兴。眼见得班里垫底的学渣,经过自己苦心栽培,精心调教,成为了酒林高手,太祖的心里是满满的成就感。

02

太祖的弟弟赵光义能够登上皇帝宝座,据野史传说,也跟喝酒有关:兄弟俩一台夜酒,喝死了哥哥(烛影斧声),空出了皇位。又因所谓的“金匮之盟”,占领了舆论阵地,从而成为合理合法的“弟二代”,是为宋太宗。

自然,这位皇帝也是无限热爱“天之美禄”,据说他每天要喝两台酒:早起喝酒是为了提神,保持一天的清醒,睡前喝酒是为了助眠,确保夜里安然入睡。

作为“饮酒高级研修班”的第二任班主任,太宗也是蛮拼的,煞费苦心,亲自制定了喝酒班规:喝酒一定要high,喝得越多、越耿直越好,不拘泥于日常礼法,敞开了喝!这个班规简直就是为干部学员们量身编制的,班主任英明!班主任威武!

去了后顾之忧(跟皇帝喝酒,最怕君前失态),干部学员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你追我赶,竞相比拼,研修班一时声名鹊起,涌现出了诸如苏易简、张齐贤,王钦若、丁谓、寇准等一大批酒林精英。

“研修班”的斐然业绩,使得宋太宗不用再像他老哥那样,为学渣写教案。恰恰相反,让他大费脑筋的是,怎么约束其中一些量豪的学霸傲娇海喝,比如苏易简。

此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还特别有口才,不管是探讨学问,还是冲壳子摆闲条,都如舌灿莲花,妙趣横生,年纪轻轻(30多岁)就官至宰相。许是艺高人胆肥吧,酒场上,从不推辞,从不谦让,耿直痛快,是个地道的大酒桶。估计一天不喝酒,可能就五体不安,六神无主。

太宗爱重其才,看他喝得如此任性,很是为他的健康担忧,专门做了《劝酒》诗,以草书写好赐给这位学霸,要他早晚对着自己的母亲诵读。

苏易简虽然是个孝子,对母亲的孝心到底也没能扛过强大的酒瘾。入宫值班的时候虽然不喝了,但是一回到家关上门来,那就皇帝管不着,母亲管不了。天天喝得昏天黑地,神游八荒。

苏学霸在39岁的盛年,驾鹤西去,令人唏嘘。“简果以酒死,可惜也。”太宗叹息,且深深自责:当班主任那会儿,如果再严厉一点儿,会不会,结果就不一样了呢?

03

宋真宗赵桓,作为根正苗红的帝二代,不仅继承了家族的万里河山,而且也顺便继承了老爹的好酒量。在打理繁忙国事之余,也不负老爹遗志,将“饮酒高级研修班”加以精心打造,以期发扬光大。

作为研修班的第三届班主任,真宗勤于酒课,而且颇有建树。研修班的喝酒课程经常不定期开展:国家庆典得喝,自己生日得喝,花开了得喝,下雪了也得喝……尤其宠爱学霸,经常跟李仲容、王钦若等尖儿单挑论醉,考较酒技。获得的成就感跟他叔叔太祖一样,简直可以爆表。

研修班的学员中,有一位叫郭贽的官员,是真宗做太子时候的师傅。为人忠直刚毅,严于律己,真宗称他为纯厚长者,甚为敬重。

研修班的酒风浓厚,也使得郭老师在喝酒这事上比较放任。有一次,奉旨入宫觐见皇帝时,竟然宿醉未醒,迷迷糊糊,酒气逼人,以致御前失态。

当然,因为喝酒而御前失态的官员多了去了,比如宰相张齐贤,比如龙图阁学士李询……有的处分了,有的放了一马。

但是你郭贽不一样啊,你是朕引以为傲的老师,怎么可以这般糊涂?朝廷官员是你的主业,研修班喝酒那是副业啊,怎么能如此主次不明,公私不分呢?

再者,您老年纪也在那儿了,怎么可以还像年轻人一般率性呼醉呢?难道是想做第二个苏易简吗?不行,朕的研修班里,不能再发生这样的喝酒事故!为了官风的整肃,也为了您老的健康,您就姑且受些委屈吧!

考虑到老爹当年以诗劝诫,教学手段太过柔和而收效欠佳,班主任赵桓这次给郭学员下了一剂猛药:贬官降职!知师莫若弟子,这剂猛药还真是对症了。

刚毅血性的郭老师痛定思痛,立志戒酒。不仅从此滴酒不沾,甚至连早晚的养生汤药都不肯喝了。什么叫刚毅?这就是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皇帝班主任下的这剂猛药,恰恰成全了郭贽:他的戒酒壮举不仅赢得了满朝文武的钦佩(研修班学员的画外音是这样的:戒酒?神话!哥做不到啊——宁可三餐无肉,不可一日无酒!),而且还因远离酒精而得以高寿,活了76岁。

这个数字也许今天听来不稀罕,可是宋朝那会儿却是“人生七十古来稀”,极为难得的——相比宋朝国民三十岁的平均寿命,郭老师已经高冷地窜出十八条街之外,傲视众生了!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看到这样一个结果,想来真宗在钦佩羡慕之余,内心也是颇为自豪的吧。

“燕雀鸿鹄无尊卑,王侯布衣酒一杯”,历代王朝中,在喝酒方面,能无限趋近这一人性境界的,可能也就大宋一朝而已吧。

—end—


上一篇文章:《饮者留其名之二——喝酒之创意排行榜》

相关文章

  • 饮者留其名之三:酒林有高人,名师出帝门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宋朝十多位皇帝中,“且乐生前一杯酒”的,不在少数。想当年赵匡胤“醉酒”中“被”黄...

  • 饮者留其名

    许多年前的酒浆 盛放在古朴的瓷坛 倒一碗送到干裂的嘴边 满口的芳香浸润了心房 忧愁的少年啊 你登上这里的高楼 是为...

  • 饮者·留其名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以万朝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

  • 赏诗酒人生~郑颖杰

    赏诗酒人生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题记 酒自古以来就...

  • 我要建小岛

    慢茶快酒岛申请助力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好饮者,有茶有酒,本岛诚邀各位同好光临小岛,安闲者,煮茶慢...

  • 唯有饮者留其名

    孤独、寂寞、无奈 兴奋、激情、活力 狂欢、刺激、罪恶 同风沙尘埃勾兑成一杯苦乐的酒 恩怨情仇,酒入豪肠眼泪都擦干 ...

  • 唯有饮者留其名

    人生如曲酒,你得困,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人生如曲酒,你得陈,享受了孤独岁月,纵然无比黑暗,纵然终年不见阳光,你...

  • 唯有饮者留其名

    见 《公荣无预》作者:刘义庆 原文:王戎弱冠诣阮籍,时刘公荣在坐。阮谓王曰:“偶有二斗美酒,当与君共饮。彼公荣者无...

  • 唯有饮者留其名

    又是周五,又要欢度周末。成了习惯,下班还早,就开始兴奋了。 本来已搬到孩子上学的地方住,如果去和兄弟们把酒言欢,就...

  • 惟有饮者留其名~

    《底层逻辑》最后一章最后一节,讲的是劝酒,劝酒的本质,是服从性测试。 是有道理才服气的员工更好管,还是无...

网友评论

  • 执意1:赵家以布衣起家,深知酒逢知己千杯少,无酒交不到知己,酒杯相踫一切尽在不言中,对于酒的妙用那是心领神会。因而,靠酒可以打江山,靠酒可以守江山,酒简直就是赵氏江山的保障,而聚会饮酒时的亲近豪放更是赵氏布衣本性的彰显。所以,酒文化在宋朝怎能下独特呢?
    樽前邀月:@晚情2 对,果然是“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sunglasses:
  • 古月青:名人雅士,有几人与酒无关?🌹🍲
    樽前邀月: @古月青几乎寥若星辰
  • 3e9d0e3067ca:今天开始喝酒,与先贤同享琼浆玉液的乐趣
    樽前邀月: @大江东去兮 哈哈,还是先贤有号召力哈😉
  • a79c77753763:燕雀鸿鹄无尊卑,王侯布衣酒一杯 说的太妙了
    樽前邀月: @紫兰之忆 酒桌无尊卑,才有真乐趣😏
  • 我爱九色鹿:最好的酒是茅台,又好喝,又挣钱🍶
    樽前邀月: @我爱九色鹿 一举两得哈😏
  • 困住风的气球:您好博学呀
    樽前邀月: @古道常 您谬赞了😡
  • 若木菡:好精彩的喝酒故事!看来作者是熟读了宋史的!
    樽前邀月: @若木菡 节日快乐,酒不喝多,三两瓶就好😏
    若木菡: @樽前邀月 😊😊😊
    樽前邀月: @若木菡 多谢你能喜欢!

本文标题:饮者留其名之三:酒林有高人,名师出帝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fpi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