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他乡亦故乡

作者: 遇见未知的鱼 | 来源:发表于2019-04-09 14:53 被阅读61次
    春日家乡

    清明小长假的朋友圈,处处是繁花盛开的春光,目光却总是不经意被来自故乡的那片熟悉所吸引:

    4月的田野里开满了金黄的油菜花,错落起伏在白色的小洋房前。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清晨推开窗户,就能看见黄灿灿的花海,空气中弥漫着花的香味;

    在家当小学老师的老同学带着孩子们去春游了,孩子们穿行在两旁都是金灿灿油菜花的小路上,隔着屏幕都深深被孩子们简单纯粹的笑脸感染到;

    十年,他乡亦故乡

    居住在广东的二姐清明回家扫墓了,家里的老房子附近又新建了好多的楼房,曾经玩耍的泥巴地,不少都已经变成光亮整洁的水泥路;

    吃货表弟又开始晒各种好吃的,清明节特属的泡圆子,刚从小河边摘回来的水芹菜,仍冒着热气的干炸小黄鱼……不自禁闭上了双眼,脑海中掠过满嘴流油的自己;

    还有以前没见过的新景点,四季花海、九龙谷生态园……石板小路、亭台楼阁,照片里的风景陌生又透着熟悉;记忆里曾经的小山村,竟也有了整齐规划、风光不输大都市的公园景观。

    十年,他乡亦故乡

    ——到处青山山有树,如何偏起故乡情。

    廖大奎在写下这首诗句的时候,一定是在异乡看到了熟悉的景色,抑制不住想念遥远的故乡。

    思绪跟随着照片飘向千里之外,想象着在这个绿油油、黄灿灿的季节,放学回家的自己,带着弟弟妹妹,坐在后院的小板凳上一起写作业,耳畔传来阵阵蛙声;那样的惬意,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却是一种奢望了。

    想象,自己也踏上了归途,领着孩子,行走在田间,任微风拂过脸庞,全然没有北方的寒冷。

    离开故乡这片熟悉的土地,已经十年了。从江汉平原,到华北平原,地理距离跨越1200公里,心理上,也渐渐实现了从南方人到北方人的转变。

    习惯了没有热干面、酸辣粉的早餐,偶尔来个煎饼果子也不错;豆腐脑里早已不再加糖,喜欢上了老豆腐加卤的咸香;南方冬季的湿冷成了过去式,享受在有暖气的屋里穿着单薄的衣服温暖如春……

    十年,北方的水土养育着来自南方的人儿。

    一口标准的北方普通话,渐渐听不出乡音;性格里的内敛腼腆,也被周围的爽朗和豪放悄悄浸染;少了阴雨连绵的日子里听雨的雅致,却也多了驰骋冰面的乐趣。

    十年,安定的脚步让心,在这里悄悄发芽。工作、结婚、生子、生活……生命的旅程已深深刻上了这个北方城市的烙印。

    吾心安处是吾乡。

    虽然会抱怨北风苦寒,不经意会怀念江南的秀气与湿润,北方特有的美也悄然打动我的心。

    四月的芳菲,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新长出枝叶的绿化带,嫩黄嫩黄的绿,一大片延展着,可爱而迷人,惊喜着整个冬天没有绿色的眼眸;金黄的迎春花、雪白的梨花、或粉红或大红的桃花……大朵大朵地盛开在娇小的树干上,没有绿叶的惊扰,更显热烈、豪放;还有“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树,长长的街道如同挂上了新绿的帷帐,微风拂过,轻柔飘逸……

    绚烂的桃花

    不再只是留恋,异乡人也学会了欣赏、学会了释然。

    如果当初没有走出那个小山村,就不会知道世界如此广阔;如果没有离开过,也不知道还有一种美丽的情愫叫思乡;身在他乡,心存故乡,走多远都不是漂泊。

    作家苏童在描写异乡南京的文章末尾写道:

    一个人如果喜欢自己的居住地,他便会在一草一木之间看见他的幸福,多少人现在生活在别处,在一个远离他生命起源的地方生活着,生活得没有乡愁,没有哀怨,生活得如此满足,古人所谓“错把异乡当故乡”的词句大概也就源于此处吧。

    十年光阴,他乡?故乡?已没有必要分的那么清楚,心存一份感怀,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活在当下,哪里都是心灵的“故乡”。

    十年,他乡亦故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十年,他乡亦故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ogy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