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辩论咖微信群的辩论活动,辩论主题或正或邪,或严肃或搞怪。辩论有紧张有激烈,有轻松有诙谐,反正是群里走一走,心情就松一松。
譬如前几日扛着锄头闯京城扔炸弹一般扔出一个题目,出门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他扔完就跑。如此无厘头的题目,敬业的辩论群成员却辩了个天翻地覆地动山摇,小红点一个没注意竟已上百条消息涌现,东庄群主还认真做了总结。以至于现在出门就琢磨这个迈左迈右问题,琢磨不出来就独自偷笑,实在是有益于娱乐生活。
“偏见是不是一件坏事”,也是辩论咖微信群的一个辩题,因为当晚跑去看电影《战狼》,与辩论完美错过,不过心心念念了半日琢磨了好多辩词的我,还是想把自己的观点一吐为快。
我认为,偏见这件事,好有之,坏也有之,大家各抒己见各有逻辑,都很有道理,为什么这么明显的一个贬义词,却能产生争议引起辩论呢?很简单,认识不同世界就不同,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个时候,我觉得可以跳出辩题之外,深思一下偏见产生的根源。当然,肯定原因众多理由繁杂,我且只浅谈我的观点。
一,站位的高度问题
有一个与大教育家孔子有关的“三季人”的故事,可以很形象的说明这个观点。我简要叙述一下故事的内容:
就是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弟子在孔府门前扫地,来了一个全身穿绿的家伙。这个家伙满脸的傲慢与不屑,看到孔子的弟子就上前挑衅,说那个人,你是孔子的弟子吗?那我来考考你,一年有几个季节?孔子的弟子先恭恭敬敬的作了一个揖以示礼貌,然后回答说有四个季节。绿衣人鼻孔朝天连声哼哼,说错了错了,一年有三个季节,你是孔子的高徒,却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出来,我看你的师父水平也不怎么样。孔子的弟子听到侮辱师父的言语,便与之争辩起来,两个人声音越辩越高,终于把孔子老人家惊动了。孔子出来后询问了事情经过,便让弟子给绿衣人道歉,说绿衣人说的对。弟子不敢违抗师命,委委屈屈的道了歉,绿衣人高高兴兴的扬长而去。
绿衣人走后,孔子对弟子说:“你看这个人穿着一身绿色的衣服,他是一只蚂蚱,蚂蚱春季卵生秋季死亡,它的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没有见过冬季。”
弟子恍然大悟,一个根本没有见过冬季的人,你怎么和他形容那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美丽,他也是无法想象的。
就如同我们看人,我们只看到这个人在我们面前表现出来的优点缺点,优势劣势,我们或羡慕或鄙夷,经常妄下判断。殊不知,一个人的背后,有他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人和事,有他成长的大环境小家庭,或许,当我们真正的站在历史的高度去看待这个人,我们自己比他,更不如。
假如每个人都可以设身处地去理解一下别人,家庭里又何来男人讥讽女人,女人埋怨男人;社会上又何来患者攻击医生,医生训斥患者;还有那些大大小小的争吵与矛盾,无需化解,而是根本不会发生。
前几天我写过一篇文,题目是《远离垃圾人》,因为一件小事,确切的说是因为一个愤怒的眼神,我把一个眼镜男归类到了“垃圾人”行列。简友罪臣前来受死看文后反问了我一句:你怎么知道那个人不是因为当天心情不好呢?我瞬间感觉了自己的莽撞,是啊,罪臣前来受死说的这种可能性,不是一般的大。我在写着偏见,自己依然很多偏见。
所以,偏见的产生,与站位的高度有很大关系。
二,站位的角度问题
有一副漫画,我们很小的时候就看过。讲的是同一个村子的两个孩子:小明和小强。漫画是用时间对比的方式来展现两个人的命运的。小明用功读书的时候,小强在村边玩泥巴;小明考上大学的时候,小强外出打工;小明读大学谈恋爱的时候,小强奉父母之命结婚生子;小明为升职加薪日夜忙碌的时候,小强攒钱在村里盖了漂亮的楼,还生了两个娃娃;小明在大城市供房贷挣学费累到吐血的时候,小强离开工地回家和老婆一起养猪。
最后,小明奋斗多年的公司在经济萧条的大环境冲击下破产倒闭,他下岗了。小强因为市场猪肉价格疯涨,一圈猪成了宝贝,一年赚了十几万。
当然,这幅漫画描写的是两种比较极端的人生,我们大多数人还是在中间地带晃悠。但我们确实无法忽视这幅漫画带来的启发,就是很多事情的发展方向,并不是单一存在的,就比如说读大学这件事,读大学就真的意味着我们可以过上更开心更快乐的生活吗?而不读大学就是苦逼糟糕的一辈子?显然不是。即使这个时代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即使更高的文凭和更高的起点,肯定会带来更丰富的资源和更广阔的人脉,可每一个光鲜靓丽的外表下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也是事实。
而世界很多角落,都有着小强这样的生命存在,他们简单、朴素、知足,安逸,他们内心平静又幸福。
我看到简友写的文章里,提到了老师对成绩落后孩子的偏见和嘲讽,为什么?因为这个老师根深蒂固的认为,只有考上大学才有前途,他被一个固执的价值观一叶障目,遮挡住了发现美的眼睛。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古人早就告诉过我们,好事可以变坏事,坏事也可以变好事,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事物是多方面存在的,也是多方向发展的。只要,我们拥有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所以,改变一个人的认识,就改变了一个人的世界,多角度看问题,偏见现象才会被尽量避免。
伊丽莎白·班内特那么,偏见既然是一种无法避免的社会现象,我们如何看待它就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了。
偏见根据对象的不同,分为两种。一是我们对他人有偏见,一是他人对我们有偏见。
我们对他人的偏见,毋庸置疑,尽量改掉呗,毕竟我们都知道自己的站位不够高,看问题的角度不够全面,那就更没必要去急慌慌的给他人下结论。不如用那些时间来多读书多看报多走一走这个世界,提升自己才是王道。
我记得读大学的时候,有一个网络游戏叫《红色警戒》,玩家都有一副世界地图,但最开始只能看到自己所在的区域,需要在战斗中不断升级,才能把地图的边界渐渐扩大。反过来也意味着,当地图扩展到可以清晰的看到他人的领域,那他人的排兵布阵粮草武器就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下,可以予取予求了。
生活也是一样,让自己的世界看到的更高更广,实则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然后就是他人对我们的偏见,我的态度是认真对待这个偏见,因为偏见的出现,很可能意味着一个我们成长的契机。
慎重思考后,假如偏见是错误的,那尽量解释或者澄清,但不强求,实在无法改变对方的看法,就自己的路自己走,随他们说去吧。
最关键的,当别人对我们有偏见,那就是我们身上一定有某些地方做的不够好,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究竟是哪里不好呢?找出来。
是我太高调太盛气凌人吗?改掉,这会让我错失很多机会和朋友。
是我太懒惰太虚荣吗?改掉,这会让我在不现实的幻象中越行越远,直至淹没自己。
是我做事方法不妥当没有考虑他人感受吗?去道歉,亲情友情都是生命中最值得珍惜的宝贵存在。
是我能力确实不足,才华有限吗?学习,努力提升。
…………
最后总结,偏见的好与坏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它,利用它。
「十万个支持吗」第七期:偏见是不是一件坏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