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辈子,其实就是个不断拿起,又不断放下的过程。
一一座右铭
上午,我在上班路上碰见一个老同事一一萍姐。
“回家啦?”
萍姐在汕头帮儿子带孩子,她难得回家,怎么这没年没节的回家来?
“这几天在家。”
萍姐随即回应我,脑筋转得快,六十岁的人了还精神爽朗,脸带微笑。
我匆匆忙忙一闪而过,心底里想着有空的时候跟萍姐聊聊,好长时间没碰面了。
下班了,我没有急着回家,而是开着摩托车过去明姐家,问问她的媳妇雪妹儿烧退了没有?
明姐退了下来回家带孙子,她的媳妇也接她的班。
雪妹儿尊老爱幼,是一个好女孩,虽然二十多岁的年龄,但她懂事,从来没有费口舌说人家,她只做好本职工作,我俩关系也很好,整天碰面。
昨天,我请假给大舅妈送别,今天上班却没见雪妹儿,到了她的办公室才知道她发烧、请假了。
我下班顺路过来明姐家看看雪妹儿身体怎样,好些了吗?
我一进门明姐热情招呼我坐下,她立即摆开茶具烧水冲茶。
这会儿,我跟明姐聊着随即想着萍姐,“找萍姐说说话。”
“好啊,上午我去过她家坐了一会。”
明姐让我联系萍姐一起喝茶。
这时候,雪妹儿的先生下楼了,“我去输液。”
他跟明姐打声招呼。
“怎么,你也发烧了?”
“夫妻都发烧了,如今他烧还没退,准备去输液。”
雪妹儿在楼上休息,我没有打扰跟明姐在一楼喝茶。
我看着雪妹儿的先生走了才拿了手机打电话给萍姐:
“有空吗?我过来明姐家喝茶。”
我们三个老女人,曾经很聊得来。她俩已经离开岗位回家带孙子,我们偶尔碰见会念叨念叨旧事,有空也凑凑。
萍姐干练、持家有道,三个男孩养育成人都在外边工作,她在汕头帮儿子带孩子。如今家中婆婆需要照顾,萍姐这才回家跟先生一起照顾婆婆。
刚刚,萍姐跟我们喝茶的会儿儿子发微信告诉她,他女儿咳嗽得厉害,让萍姐明天赶回汕头帮忙带孩子。
萍姐上有老人要照顾,下有五岁的孙女要接送,她忙不过来,两头跑也顾不了。
明姐这时候媳妇、儿子都发烧了,她得带孙子,哄孙子跟她一起睡。
“我的孙子很乖巧,他问我,奶奶,爸爸妈妈什么时候不发烧了,我也可以上楼跟爸妈一起睡了。爸妈发烧要去看医生,要吃药。”
明姐学着孙子的口吻夸夸孙子乖巧懂得发烧的爸妈得看医生,得吃药。
明姐接着说:
“我跟孙子说,你爸妈有去看医生的,也拿了药吃,你跟我睡,等你爸妈好了再上去跟他们一起睡。”
明姐说着她跟孙子的对话,孙子懂事让她也倍加疼爱。
“好乖的孩子,他好听话。”
我夸道。
“他的确很乖,我跟他说爸妈发烧,他也没有吵着要跟他们睡。中午我开了空调,他睡得好。”
萍姐也接着说她的婆婆整天叫嚷嚷,大半夜睡不着觉就起来哭。
“老人如细仔,真的神经有问题,痴呆症。”
“她记性很好,邻居过去坐她还问人家什么时候入新楼,她清楚得很。”
的确说不清楚老人的脑子怎样,有时候说话没脑子,有些事又记忆深刻,一点都没说错。
人生如梦,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五六年前我跟萍姐、明姐一起共事,如今她俩都做了婆婆,都忙得晕头转向的。
年龄在于这个阶段就是孙子得带着,老人得照顾着。
当孙子大了,老人走了,我们也跟着老了。
时光匆匆,看着夕阳西下,感慨甚多。
或许,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个过度,走着走着任务完成了,闭眼休息,再也没有烦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