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孩子聆听创作
关注孩子精神生命的成长,远胜关注学业的重要

关注孩子精神生命的成长,远胜关注学业的重要

作者: hannah徐 | 来源:发表于2018-02-05 23:14 被阅读80次

    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实际上是一件最不费脑子的事情。然而,关注孩子精神生命的成长确是需要有大智慧的事情。

                                                                                                                                  ———徐老师按

    薪火相传

         长期的教学体验,让我深刻感受到孩子的精神成长对于孩子学好学科知识本身来说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真实的情况却是,孩子的心灵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对于一部分头脑灵活,思维灵动,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在的孩子们来说,即使他们/她们会有暂时的学业落后,也依然不影他们能够拥有在短期内奋起直追,迅速提高的可能;可是,对于一部分头脑僵化,思维迟缓,常识和生活感受力极度缺乏的孩子们来说,提高学业能力就变得非常困难。在这篇文章里,我将把论述的中心放到关于后面这种孩子的情况的说明上,因为我真心觉得这群孩子才是真正需要老师们引起重视,家长们需要提高警觉的对象。

           因为这群孩子很容易被忽略着长大,他们的心智能力极低,对于他人和自我的认识严重不足,头脑简单或者性格偏执,极易在未来长大成人的过程中留下隐患。因为不了解社会现实而难以适应社会生活,因为不擅长与人相处导致亲密关系及人际交往出现障碍。因为缺乏自我管理及自我教育的能力而无法在工作上做出成绩,产生自我低价值感,造成与之相关的重要他人生活质量的严重下降。可以说这些孩子产生的隐患是如此的强烈和深远,但往往长大之后发现这些问题往往悔之晚矣。所以,如何在这些孩子幼时或青少年时期及时教育、好好引导就成了广大家长和老师们不能不去面对的一个课题。

            如果你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课堂上永远有这么一群孩子,平时老实憨厚、从不主动惹事生非,对待同学都是客客气气,偶尔被冤枉、被欺负也不会大声回应,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老师说他什么他就会说是,如果有一点异议,老师大声吼两句,孩子马上就没有了下文。这群孩子往往是最容易被老师忽略的一群,经常毕业几年之后,老师都很难想起自己曾经教过的这些孩子的名字。在家庭内部,这群孩子们的存在感也很弱, 因为不善表达,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很少,最多的沟通也仅止于学习。有些家庭,父母在外工作的时间较长,甚至和孩子面对面碰头的时间都很少,这些孩子的内心空虚而荒凉最后渐渐变得麻木,具体表现就是情绪感受能力差,记忆力差,对外界的人和事越来越不敏感,甚至喜欢独自一人待在房间里,不爱和他人打招呼,没有什么大的毛病,但小毛病也不少。

            在这群孩子的心中,也许在很小的时候,他们也曾经渴望过来自自己父母的关注和温暖,但他们发现自己永远得不到回应,最初也许会哭闹和惹祸,但父母要么压根就无视,要么对孩子大吼一气,吓得孩子心惊胆战,从此在也不敢随便去招惹父母,慢慢的开始麻痹自己的心灵,只要一想到得到父母的注意力,就会开始慢慢的说服自己“想也没用,还是自己玩吧”,“说也没用,父母也不相信”,“说真话,得了吧,整不好又被打一顿”,孩子就是在这种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愤怒、绝望中慢慢放弃了和父母情感上产生联结的可能性的,父母觉得孩子内向,不爱说,不爱表达,“我们孩子可乖、可体贴了,从来不给我们惹事”,心里还为有这样听话的孩子而感到得意和知足。实际上,他们不知道的是孩子的内心已经产生了很深的恐惧和习得性无助的思维方式,很难再有额外的能量放在情感的发展和心智的开发上面,换句话说孩子不成长真的已经很久了。

          除了上述这种常见的心智成长的停滞之外,还有几种常见的影响到孩子心智成长的因素。比如,孩子的学业压力过大,经常因为老师高压的学业压力,班级强大的竞争环境,父母对成绩的过分重视,导致孩子内在心里经常处于高压的状态之中,很难心平气和的面对每次考试,结果始终不能发挥出正常水平;再有,孩子的父母用所谓的“挫折教育”的理念,从来不在生活中对孩子展示父母应有的温情和包容一面,永远对孩子充满了各种高标准、严要求,过多的愤怒和评判在孩子内心深处严重压制了孩子内在成长的空间,使得孩子失去了宝贵的自我调节功能;另外,孩子的个人兴趣爱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对外界的人际交往的渴望不能得到很好的平衡,经常待在家里,很少与外界接触,这些因素都会或多或少导致孩子心智成长的缓慢和迟滞,最终严重影响到孩子在成人之后独自承担责任,自立自强品质的建立。归根到底,都是来源于13-19岁,这个阶段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里,心智没有正常发展起来所致。

          放眼世界的教育体系和格局,我们发现在北欧的芬兰,孩子们在0-7岁阶段,最主要的成长任务就是玩耍,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充分的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思维意识萌芽的早期最重要的阶段,孩子的天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这种珍贵的顺应孩子天性下发展起来的大脑思维网络能够为孩子的成长打下一生的基础。小学阶段,孩子的老师们都是拥有硕士以上文凭,每天专研教学超过4个小时,保证给孩子们在课堂上充分的消化吸收知识的养料,而不是把没有消化的知识当作孩子课后作业的补充。孩子也拥有自由选择听课和不听课的权利,不听课去户外玩,也绝对不会受到老师严厉的呵斥和批评。孩子的绝大部分时间用来学习包括音乐、美术、体育、阅读、舞蹈等陶冶情操、培养创造力的学科,这样的孩子几乎各个都很出色,绝对没有埋没人才的可能。

          除芬兰外,其他国家的孩子也因其各自独特的品质和素养而闻名于世。比如,日本的孩子从小就能独自背包跟随家长长途旅行,玩到满身泥巴也不用担心回家会被妈妈骂;德国的孩子,从小就能形成自律认真对待人和事情的习惯;美国的孩子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能够得到周围人包括老师的肯定;犹太人的孩子更是从小就开始研读《圣经》和《塔木德》,年纪不大就开始思考如何储蓄与消费;其中,我们可以看到的共性是,来自这些优秀国家的教育绝对不是把重心放在让孩子从小就有好的学业成绩上。相反,他们千方百计的让孩子们学习如何建立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生活习惯,不断鼓励孩子们去尝试新鲜事物,不怕犯错,不怕失败,直到达到自己心中真正想要的结果为止。需要注意到的是,这些孩子中虽然最后有的成绩优异,有的成绩一般,但全部没有妨碍到孩子走向社会之后的适应能力,他们都能自觉的在各自工作的领域中做出优异的成绩,惠己及人。

           教育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问,它的起点之高,立意之深,影响之远绝对不是仅凭任何外在的单一标准可以衡量的了的。部分学校中,会把教学的好坏细分为老师的教姿教态是否端正,讲课的语音语调是否洪亮婉转,课堂的调配和管理能力是否周详,对孩子紧急问题的处理能力是否精准到位,最有杀伤力的是老师是否能给学生提成绩。国馆有篇文章中曾经提到过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案例,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政治老师,曾经因为生病而不得不离开学生一段时间,此时,代班的是一位体育老师,这位老师教学方式简单粗暴,上课就是让学生们朗读和背诵课文,背不下来的连打带骂,一通恐吓,吓得孩子们不敢不会,课文背得倒背如流,结果期末考试,班级成绩名列全校第一,校长一看,这个老师厉害!比原来政治老师行事,从此,这个体育老师就成了这个班的班主任,不久之后,整个学校的老师纷纷效仿,学校的成绩竟然不知不觉就成了同区当中遥遥领先的学校。这个事情细思极恐,要知道一个学校不是以学生的需要及学生心灵成长的需要出发,而是以成绩为导向的最终结果就是体育老师才是最牛掰最有实力的老师,看来咱们的老师们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平台只能去学学拳脚功夫了。

          如果我们的学校都去任用这样的老师,或者默许老师暴力逼迫学生或者冷落后进生的方式来对待这些本该在心灵层面迫切需要关注和成长的孩子们,那么孩子们的尊严何在,民族的未来何在,教育的脸面何在呢?这可能就成了一个问题,问题是学校看不到,家长也不愿意看到,孩子们更是慢慢忘记了需要被看到之后,我们的教育生活到底在教育什么呢?作为一名老师,我自己曾经在看到这种现象时,有着深深的无力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曾经,在相对匮乏的环境下默默忍耐的长大,就是希望未来有朝一日,自己能为广大有苦难言的孩子们做一点什么来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时间过去的十几年,环境只是变得比曾经更糟糕了,需要我们做的也远远不止是在学科本身上精进了,我们需要更高的智慧、更强大的内功才能在这纷繁复杂的教育形势面前为自己保有一席之地,我发现世事维艰事实上是一种常态,唯一能解放我们内在,禁锢我们灵魂的部分就是依靠我们自己的学识来融化孩子那曾经受伤的心灵,和父母们那迷惘困顿的灵魂。

           教育从来未曾像我们今天这样复杂。早在抗日战争打响初期的西南联大,在那样艰难的时局形式下,中国却涌现出了数百位顶级的专家学者,期中包括诺贝尔获奖者,文学大师,各行各业专家学者,8年间毕业的3000多位学子们各个都成了中国未来的希望之火。而今天,当我们享受到中国发展的巨大红利,和前所未有的学习之便时,我们却遭遇了来自心灵层面的最大危机,那就是我们不在重视拥有一个自由并尊重学术的学习环境,我们不在拥有一个尊师重道的学习场域可以给孩子广阔的施展自我的空间了。这不是我想看到的事实,相信也不是无数像我一样真正热爱教育、热爱孩子的老师们所想看到的事实。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依然会坚持我心目中启迪学生灵性和精神生命的教育之光,一直走下去。总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和家长们会看到你的真心和你的爱心,希望大家都来传递这教育理念的点点星火,直到这火光照亮更多孩子和家长迷茫的心灵之窗,帮助他们更好的找到守望自己的心灵家园为止。

        最后,我想说的是,多培养一些有着家国情怀,爱人爱己,心灵健全的孩子们真的要比培养出一群有着强烈竞争心,功利心,为达目的不折手段的孩子们重要的多了。因为,最终,我们的教育理念会轮回在我们自己未来的生活中和社会精神的代际传递中。你很快就会看到你的教育效果如何,遗憾的是,教育从来就没有回头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注孩子精神生命的成长,远胜关注学业的重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pai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