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桓王,姓姬,名林,东周第二代君王,他是周平王的孙子。
前720年,周平王逝世,当时的太子姬狐由郑国奔丧至洛邑,不小心悲伤过度而死,其子姬林继位。周桓王即位初期,大周的势力相对还比较强,控制着洛邑周边大片区域,经济也相对独立。
此时将都城迁至新郑的郑国,在郑庄公的领导下日趋强大,而郑庄公凭借着大周卿士和显赫诸侯的身份,专政朝堂,蔑视君王。
身为天下共主的周桓王自然是不服气,为了彰显天子权威,摆脱郑庄公的控制,就罢免了其卿士身份,郑庄公于是不来朝见。
同年秋天,周桓王想要强化王权,便号令诸侯领兵伐郑,可惜只有蔡和卫国响应。面对强大的郑军以及作战经验丰富、三小霸之首的郑庄公,结果可想而知,周桓王甚至被射了一箭,要不是郑庄公及时制止,可能就死在了这场并无太大意义的战斗中。
虽然后来郑庄公派遣祭仲前来慰问和道歉,但天子威严也确实一落千丈。
如何巩固王室威严,维护礼法秩序,慢慢变成了周恒王的心头病。正当周桓王苦苦思索的时候,使臣送来了一副及时药。
“大王,如今芮伯姬万出奔,困居于魏国,殷切等待大王主持公道!”使臣叩首奏言。
周桓王 皱眉凝思,想要亲自出征,却担心重蹈覆辙。
虢仲察言观色,出列奏道:“大王,如今芮姜乱政,藐视我大周礼法,自然要严惩,征伐以正礼乐。不过,芮氏毕竟属于姬姓诸侯,应当先缓后急,方为上法。”
周桓王大喜,急问:“仲卿,有何良策?”
“大王,可派西陲秦国作为先锋,前往芮国,一探究竟。”
“秦伯忠心大周,确是可靠人选,” 周桓王示意使臣,“前往秦国,传朕旨意,命秦伯即日起兵,讨伐芮姜。”
“属下领旨”
接到命令的秦宪公如获大赦,立刻领命,率军攻打芮国,迎回芮伯。
红圈处为芮国位置芮国很小,国土面积比一个县城大点不多。如此小国,自然不入秦宪公的眼,而秦国将士也大多满不在乎,全军上下弥漫着轻敌的气氛。
兵法云:勿以军重而轻敌
秦军盲目自大,轻敌冒进,犯了兵家大忌,战败已是必然。
不过,战败之后,年轻的秦宪公并未懈怠,反而严明军纪,整顿军队,同时派人向周桓王报告,等待下一步指示。
得知消息的周桓王,联合虢国,前往芮国。同年冬天,三方势力汇合之后,迅速包围了魏国,将被软禁在此的姬万救出。之后护送姬万回国正位,并消灭了芮姜的叛乱势力。而秦国更是借此机会,逐步渗透,使芮国紧紧依附于自己。
对于崇尚武力的秦人来说,一位拥有军功的君王将会受到更多的喜爱和支持。因而这一胜仗之后,秦宪公在国内威望更重,还政于君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如果说之前的民间舆论,不过是星星之火,尚不足以引起三位大庶长的注意,那这次征伐礼乐之后,点点星火显然已经形成了燎原之势。这可不是大庶长们希望看到的场面。
矛盾冲突,暗流涌动。
此刻的秦国,如果一战爆发前夕的欧洲大陆一样,战争一触即发。而属于当前秦国的萨拉热窝事件,很快便到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