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金色梧桐想法简友广场
一本日记害死510万人,文学的偏差是屠杀吗?

一本日记害死510万人,文学的偏差是屠杀吗?

作者: 人鱼薇沫 | 来源:发表于2021-02-07 12:03 被阅读0次

我们应该十分庆幸生活在和平幸福年代,虽然疫情严重,但在这严冬之际还能平安地躲在家中,准备过年。

当我翻开这本《阿尔弗雷·罗森堡日记》时,就翻开了希特勒(精神导师)的私密日记,深入了解犹太人大屠杀计划出炉的全过程。

幸而,罗伯特·K·慧特曼,美国前FBI探员,大卫· 金尼,记者、作家,这两位写作者深谙人们更喜欢追求刺激故事的原理。开篇用了1/3的篇幅介绍了这本日记是如何丢失,又是如何在漫长岁月里,几经风波最终追回的。

这样一个开篇,缓冲了那段历史的血腥味儿,使我们穿梭在看似寻宝的冒险故事里,几经迷雾,惊心动魄后之后舒缓神经。

以俯视的角度去了解罗森堡和希特勒前半段失败的人生,到底是经历了什么,才让思想转变成后来的魔鬼模样。

而这本书看过之后,更令人掩卷思考,文学与哲学,是一种救赎,还是一种偏差?阅读的门槛很低,可理解的大门又很高大,稍不留心,走入思想的误区,如同踩上深渊的脊骨,欲罢不能。当政治的漩涡推进一个又一个决定时,身在中心的人物又是作何所想?

这些战犯死不认罪,一路向黑暗处行进,他们荣耀过,辉煌过,也残忍过,到了最后,却是尸骨无存,在历史的车轮下,碾压成泥。

一、追踪日记长达60多年,念念不忘,必有回报

罗森堡日记是政府收缴的,但因为原犹太律师肯普纳对判决并不满意,他觉得不够深入,过于草率,于是带走了许多秘密文件,其中就包括手写的罗森堡日记。

后来准备修建博物馆,肯普纳的后人答应献出这批文献,却因为家庭财产分配问题打起了官司,这一打就是几十年。

肯普纳家庭关系复杂,他本有一子,却在外与情妇生了二儿子。这两个孩子一直被当成养子抚养,后来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而同时他又和自己的助手密切来往,实际上也是他的情妇。

正因为这重重关系,才导致本来已经同意献出的文献却被情妇搬走。

博物馆不服输,找了联邦调查局,也就是本书作者之一的罗伯特·K·慧特曼,是联邦调查局艺术品犯罪侦探。他潜伏在世界各地,从各种盗窃犯、诈骗犯和走私犯手中追回丢失的艺术品,这真是一个令人神往的职业。

这不像成龙的电影《十二生肖》那样,充满着有趣的冒险境况,这是真刀实枪地和犯罪份子打交道。

最终罗伯特·K·慧特曼经历了千难万险,终于把罗森堡日记追了回来。经过14年追寻,日记真正找到了,整整60年,此事盖棺定论。

念念不忘,必有回报,黑夜翻面之后,会有新的白昼。

历史归档,并因20年追回价值数亿美元的艺术品及文物,获得史密斯学会文物保值最高勋章、秘鲁荣誉勋章、西班牙荣誉勋章。罗伯特·K·慧特曼不负艺术品守护使者之名。

对于硬汉寻宝小说感兴趣的朋友,本书的前半篇一定能够满足你对刺激的探寻,真人真事,绝对比杜撰的要精彩。

二、恶的故事,是被单纯化了的,不要凝望深渊

本书的第二部分,介绍了罗森堡是如何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文学爱好者,成为希特勒精神导师,并揭示希特勒的思想演变之谜,以及犹太人大屠杀出炉的全过程。

罗森堡和希特勒有许多共同之处,虽然都不在德国本土长大,但他们都着迷于充满英雄神话的德国历史,他们热衷于绘画、阅读和做白日梦。

如果没有卷入政治,或许就是那种最穷困潦倒的艺术家。

村上春树对此评价:事关艺术,说不定开始就立场写向善故事的人是会出的吧……不过到底让人害怕是,当事人也好希特勒也好,没准他们当时真有自己是在制造好故事的实感,并对此深信不疑。——《猫头鹰在黄昏起飞》

所以他们死不认罪,一直活在自己的对于文学艺术理解的偏差之中。

凝望深渊久了,深渊会化为恶龙,是不是所有人在堕落之前都给自己找了堂而皇之的借口?不然怎么能心安理得?

三、罗森堡日记,立体化了解这一段扭曲的事实

本书的第三段,通过摘录罗森堡一些日记中的内容和事件,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那一段血腥的过去。

二战时期纳粹德国残害了五百多万的犹太人。

有历史为证,数字为据,法西斯侵略者们犯下的罪行是不可抵赖的,希特勒的罪行更是罄竹难书。

可以一时欺骗许多人,可以长期欺骗少数人,但不可能长期欺骗多数人,这是故事的基本原则,纵使希特勒持续执政的时间也不过就是十年多一点而已。

这本书中承载了许多不为多数人所知的秘密,希望通过这段历史能更加感恩现世的美好生活。

时间像漩涡一样,各种意见和议论永远在其中转动,但是时间在磨着一切,虚假的东西像糟粕一样会消失,永远不变动的真理像坚实的种子一样会保留下来。

——果戈里

相关文章

  • 一本日记害死510万人,文学的偏差是屠杀吗?

    我们应该十分庆幸生活在和平幸福年代,虽然疫情严重,但在这严冬之际还能平安地躲在家中,准备过年。 当我翻开这本《阿尔...

  • 春秋战国的奇葩战争方式

    只要有战争,人类就会损失惨重,你看,南京大屠杀死了30万人,犹太人大屠杀,死了600万人,是也不是? 但在我国古代...

  • 再一年9.18

    中国是我的祖国。 一说就是老生常谈的抗日理由,南京大屠杀,30万人死亡。 日寇打入南京吗?是国军得到命令撤退,所以...

  • 雪语精摘;

    主题词: 屠杀 罪恶 屠夫文学(暴力文化) 人类最可怕的不是屠杀,而是对屠杀的讴歌。你只要翻来历史,就会发现人类...

  • 9.18

    南京大屠杀过去90年了,可国人心里那道坎儿能过去吗?去过弓长岭的万人坑,去过旅顺口的万人坑,面对累累白骨没有感到恐...

  • 卢旺达大屠杀

    《卢旺达饭店》,影片讲述了1994年发生在非洲国家卢旺达的大屠杀,胡图族对图西族的残杀。100万人死于屠杀,其中不...

  • 卢旺达饭店

    1994 年真实发生在卢旺达的屠杀事件 在近100天中有近百万人被屠杀。 第二遍看这部电影 不要将希望寄予他人 ...

  • 隐性逻辑教你快速切换思考方式,就是这么简单!

    亲爱的各位书友,今天是和学勇每天读一本书的第510天,第510本。今晚这本书是《隐性逻辑教你快速切换思考方式》。在...

  • 黑死病催生了现代经济

    大家知道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浩劫是什么吗?不是生灵涂炭的世界大战,不是惨绝人寰的种族屠杀,不是活活饿死上千万人的大饥荒...

  • 1937年的日本鬼子和禽兽的区别-纪念南京大屠杀80周年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公祭日。 打开新闻APP,看到遇难者被屠杀后堆积如山的未寒尸骨,心情沉重。 30万人呐!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本日记害死510万人,文学的偏差是屠杀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pkz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