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与你有关伤寒论
大道至简古中医, 人人都能读懂的“伤寒论”, 白话注解, 连载2

大道至简古中医, 人人都能读懂的“伤寒论”, 白话注解, 连载2

作者: 侠医世家毛巾哥 | 来源:发表于2018-07-07 10:17 被阅读25次

    侠医世家导读:我们学《伤寒论》不能死记硬背里面的药方和病症,而是去理解张仲景的辩证思维,以及他对症组方的思维逻辑,只有领悟到他的思维逻辑,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张仲景一样的中医。

    原文:

    35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麻黄汤方

    麻黄 三两(去节)  桂枝 二两(去皮)  甘草 一两(炙)  杏仁 七十个(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喝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注解:

    在太阳病里,中风是津液虚的证,已经汗出了,治疗要以救津液为主;伤寒是表紧无汗的,津液还没耗散,治疗以解表为主。麻黄汤就是典型的解表剂。

    先来看证,“头痛发热”不用解释了,前面已经说过了,这是表证的典型证。

    “身疼腰痛,骨节疼痛”这是因为表紧津液不得出,所以囤积在肌体里面造成疼痛;寒气进入肌骨造成局部於堵也会疼痛。

    “恶风”是典型津液虚的证,这里可能有传抄错误,此条有恶风不通。

    “无汗而喘”,因为津液往上走,又不能汗出,肺的压力很大,只能通过喘来缓解。

    麻黄这味药我们说过,是宣通毛孔的,它本身没有能量,所以它合桂枝这样的能量药才能发汗。桂枝是作用于肌肉的,将肌肉里的水湿往外逼,麻黄打开毛孔,协同作用以致汗出。我们知道,麻黄合石膏能治温病,石膏也是能量药,一种寒降的能量,石膏将热降下去,麻黄打开毛孔,所以温病服了也能汗出而解。

    麻黄后面标注了“去节”,因为麻黄的节是收敛的。现在的药房基本都不去节,效果不好,不好发汗,还添烦躁,用麻黄的时候注意这个。

    杏仁既能宣散又能下气,宣散助麻黄发表,兼下气则能平喘。杏仁因为其药性比较驳杂,所以在《伤寒论》里一般都不做主药,只是配合使用。这里杏仁70个,约二十几克左右,古时候的杏仁都比较小。

    炙甘草这里只用一两,量很轻,可见津液不怎么虚。少量的甘草,也可以理解为是发汗后的善后之药。

    说一个麻黄汤的医案。有一个老人夜里常尿炕,用现代的中医理念,自然是从肾论治,结果吃了无数补肾收敛药都不见效。后来遇到某医给开了麻黄汤,一剂而愈了。这其中的原理用后世的五行辨证体系是没办法解释的,发汗药跟遗尿有什么关系?用六经辨证却不难解释:人吃进去饮食,通过肾和膀胱排出体外,如果肌表的气化作用弱了,意味着大量的能量会转为下行之水,加重膀胱的压力,于是容易遗尿。麻黄汤里麻黄和桂枝的组合无非是加强体表的气化功能,也就能减少膀胱和肾的压力,便能治遗尿。

    有人会问,病人若有肾虚怎么办?我们不能只看肾虚这个结论,要问为什么肾虚?大循环通畅了,人体自己就能补肾,肾脏的代谢压力减轻了,肾脏自己也能补回来。单靠补肾药,哪及人体自然作用?当然,佐以适量的补肾药也许会有些帮助,但要适度,滋腻药多了,妨碍了气化功能,就适得其反了。

    这个医案很好的阐述了如何用人体表里循环的观念治病。表里循环是大循环,其力量大,是人体运行的主流;相比而言,脏腑五行生克的循环是小循环,其力量小。后世的医生用五行生克理论论断为脾克肾,光是去健脾补肾,这治的就是小循环,从小处着眼,必将为大所制,自然久治不愈。

    有人说《伤寒论》的方子擅长治外感病,不擅长治内伤病。从这个医案亦可看出这个说法是不客观的。既然我们治的是人体而不是疾病,何来内病外病这一说?所谓辨证施治,辨的是证在外还是证在内,而不是病在外还是病在内。证是人体自己如何排病的证据,排的是人体的一切病,哪有单排外感病的道理?所以有经方家说,治感冒和治癌症其实并无二理,帮人体排病而已。这就是传统中医和后世中医主要区别点之一。

    有一本民间偏方的书上记载了一个治老人遗尿的偏方,说用白芷泡酒服用有神效。民间偏方之所以称之为偏方,是因为用常规的中医理念解释不了,却又很有效验。天下事本为一理,你的中医理论果真正确的话,就应该能解释一切有效验方,如果解释不了,只能说明这套理论有问题。如果我们参透了《伤寒论》的辨证思路,这个偏方是可以解释的:白芷是辛散的,是解表气化药;酒也是解表气化药。这个偏方说白了和麻黄汤的作用相类似而已。

    原文:

    36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这里说的是太阳和阳明合病。阳明病后面会专门讲,这里既然提到了,就先大概讲一下。

    阳明病在六经上的概念一般有两种认识方式:一为呈实热反应的区域为里的病;二为胃肠道的病。所以阳明病的总纲就是一句话“胃家实”,《伤寒论》里的“胃”即指胃又指肠道。胃家实也就是肠胃道里的有堵塞

    为什么肠道里有堵塞会喘呢?在脏腑观念里,肺和大肠相表里,肺和大肠事实上是一组有表里交通连属关系的系统,肺主皮毛,是主表的;大肠是主里的。所以肠道有实证,肺也会喘。临证上常常见到很多这样的情况,病人有热性的肠炎或者便秘,表现的脉象上往往是寸脉盛,而不是尺脉盛。从脏腑运行来讲,肺的热会移于大肠,如今大肠的热不能排出去,热就只能壅于肺了,于是就喘了。

    条文中“太阳与阳明合病”,从后面用麻黄汤来治疗看,除阳明病的方证外,还应该有太阳伤寒麻黄汤的方证,行文的时候略去了。那既然是合病,为什么只用麻黄汤治表,而不能用下药治里呢?这就牵涉到一个治病的大原则:三阳病的治疗是先表后里的。所以不可下,要先治表。治了表,里也就是好了,不用再去治里。这种临证规律也印证了表里循环在人体大循环中的重要性。

    这里的里热证并不太严重,所以直接用麻黄汤。一般来讲,解了表之后大便就会通,为什么呢?可以用茶壶来做个比方,如果把茶壶的盖子上的眼堵住,茶壶里面的水也倒不出来。茶壶盖子上的眼就是表的通道,表气不通,大便出不来;表气通了,大便也就出来了。可见,我们治便秘不能只去攻下和滋阴润肠,还要考虑表证的问题

    如果内热证严重的话,可以考虑用麻杏石甘汤。麻杏石甘汤也就是把麻黄汤里的桂枝换成石膏,可见一个治偏寒,一个是治偏热

    如果中医爱好者学习《伤寒论》,建议参考胡希恕,刘希彦版本《伤寒论》,必会受益匪浅!

    人人都可以成中医,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道至简古中医, 人人都能读懂的“伤寒论”, 白话注解, 连载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poi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