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食时代需要破除的成功假象

作者: TaniaS | 来源:发表于2018-09-29 14:43 被阅读44次

    就像我昨天看的一篇文章,对于30岁,其他国家是怎么看的。

    欧美人认为自己的体验才是一切,可以旅行、可以读书、可以创业,也可以恋爱结婚,可以做自己任何想做的事。

    反观中国,畅行着什么30就必须成家、有事业、有车有房的价值观,仿佛没有这些就是人生失败一样。

    很多人并不真正理解什么是“而立”,而立不是一个外在的条件标准,而是说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兴趣和价值观是什么。只要是在沿着自己的梦想在走,坚定自己的方向,那这就是对的。

    如果梦想是走遍大千世界,五湖四海,游历山水,饱经见识。那在该走的年纪选择了成家或安稳,就是对人生的不负责。

    著名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20几岁开始出游,历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造福后世。而其母的态度更不是同人可比。

    按古代封建礼教:父母在,不远游;孝子不登高,不临深。更何况,当时,徐霞客老母已60,加上徐霞客早年丧妻,留下一个3岁儿子,也需要照顾。

    在这种情况下,徐母坚决支持孩子的行动,鼓励他出家旅行,去完成遍游祖国壮丽河山的宏愿。有时还身体力行,走在儿子前面,用行动表明她还康健、无需牵挂。

    有这种胸怀的母亲也正是成就了徐霞客的游历著作。

    而再看中国某些家庭的父母,用自己的欲望伪装成道德,绑架子女在身边,以己之便。

    比如自己不努力却希望儿女给他赚大钱,自己想抱孙子就逼着儿女成婚。又或是将自己的未完成梦想强加在儿女身上。

    总之自己的面子永远比儿女的意愿要大的多,这算不算一种隐性的毁灭呢。

    再说事业,如果30岁是衡量成功的一个标准,那只能说中国人太伟大了。

    抛去成年前的18载,事业累计的时间在很多年轻人看来要可能短短几年就可以了。而真正"少年有成"的有多少人呢?可能就是那1%,是你全部听到的,因为那99%没成功的都不会去发声。

    正是这1%给很多人树立了扭曲的价值观,在还未进入积累期、成长期前,就直接期待爆发期的到来。认为人生成功就是个定性模板,把自己过早地塞入这个不合适的框框中,背着躯壳行走了多年。

    纵观身边知名的企业家:

    马云35岁创立阿里巴巴 50岁企业上市

    王石37岁创建万科 40岁企业上市

    柳传志40岁创建联想 47岁企业上市

    国外的:

    山姆·沃尔顿44岁创建沃尔玛

    哈兰·山德士65岁创建肯德基

    就连国人一直崇拜的股神巴菲特,事实上50岁以后才成为亿万富翁,据他自述,99%的净身家都是50岁以后挣得。这也是他著名的滚雪球理论基础。没有积累,哪来的强大复利翻倍?

    现在社会的风气总是有着不健康的赚快钱价值观,比如炒币、写作、自媒体,那些刻意制造出的标题让人血脉喷张,盲目跟风。但是,纵观历史规律,无论各项事业,抓住机遇的永远是有早准备的一批人。先做永远比后做强,平台思维永远比技术思维强。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那些炒币成功的并不是在现在,而正是在几年前就开始了的,亦或人在国外,抓住了投资先机。几年后等到了今天的高点位抛售。而现在才进的人大多是等着被割韭菜。

    再谈到自媒体写作,那些出手成章和早早出书的不是互联网运营背景就是有多年写作经验,或是在某专业、人脉、平台有了相当累积。

    一个小白试图通过某某培训班就一夜逆袭的想法似乎太过幼稚。未经打磨之前的急迫投稿纵然赚到个小稿费,在平台看来也不过是几滴水的供养;而投稿的无果还会逐渐让自信心受损,从而早早放弃。

    还有很多网课教人月入5、6万。他可能并没告诉你的是这5、6万更多是通过讲课分销得到,重点靠的是运营推广,而不真的是只是用技能在吭哧吭哧地获取单一报酬。

    不去独立思考选择盲目跟风,就注定要承受梦碎的打击和时刻波动的心理。

    做一个投机者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凭借踏踏实实的努力付出获得积累。这个社会更需要的是耐心和毅力,有了核心竞争力和抓住机遇的眼光,就不难在时代中夺得先机,实现人生的一桶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速食时代需要破除的成功假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pov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