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饮食礼仪

作者: 妙不柯言 | 来源:发表于2024-01-25 12:02 被阅读0次

国学从一种宏观的角度建立起我们对现实生活的感知和改造,生活中的诸多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依据。

《管子·牧民》有言:“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礼记·礼运》则记载:“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可见,在获得食物上的基本满足之后,中国古人便开始追求饮食上的礼仪。商周时期,我国就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善的饮食礼仪制度。

1、吃饭的礼仪

传统的宴饮礼仪首先是从迎客开始的。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于门外;客至,至致问候,延人客小坐,敬以茶点;导客入席,以左为上,是为首席。席中座次,以左为首座,相对者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宴毕,导客人客厅小坐,上茶,直至辞别。

而在使用菜肴上,饮食礼仪便更为直接地体现出中国古代森严的等级差别。

王公贵族讲究“牛宜称,羊宜黍,宜稷,犬宜粱,雁宜麦,鱼宜,凡君子食恒放焉”。而普通老百姓日常饭食则以豆饭藿羹为主,“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饭桌上讲究的不仅是饮食规格,而且连菜肴的摆设也有规则。《礼记·曲礼》说:“凡进食之礼,左肴右胾,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脍炙处外,醯酱处内,葱渫处末,酒浆处右。”意思就是古人吃饭的时候,主食谷物放在左边,羹汤一类放在右边,肉食放在外边,酱料一类放在离自己近一些内处,葱姜等佐料再往右边放,酒水一类再往右排。不仅菜肴的摆设有规定,连用饭过程也更加讲究。

《礼记·曲礼》载:“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抟饭,毋放饭,毋流,毋咤食,毋啮骨。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毋固获,毋扬饭,饭黍毋以箸,毋嚃羹,毋絮羹,毋刺齿,毋歇醯。客絮羹,主人辞不能亨。客醯,主人辞以窭。湍肉齿决,干肉不齿决。毋嘬炙。卒食,客自前跪,撤饭齐以授相者,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大意是说,共同吃饭时,不可只顾自己吃,还要检查手的卫生。不要用手搓饭团,不要把多余的饭放进锅中,不要喝得满嘴淋漓,不要吃得喷喷作声,不要啃骨头,不要把咬过的鱼肉又放回盘碗里,不要把肉骨头扔给狗。不要专据食物,也不要簸扬着热饭,吃黍蒸的饭用手而不用箸,不可以大口囫囵地喝汤,也不要当着主人的面调和菜汤。不要当众剔牙齿,也不要喝酱汁。若客人在调和菜汤,主人就要道歉,说烹调得不好;若客人吃到酱类的食品,主人也要道歉,说备办的食物不够。湿软的肉可以用牙齿咬断,干肉就得用手分食。吃炙肉要撮作一把来嚼。吃饭完毕,客人应起身向前收拾桌上盛渍物的碟子交给旁边伺候的主人,主人跟着起身,请客人不要劳动,然后,客人再坐下。这么一看,古人吃个饭真够繁琐的。

2、饮酒的礼仪

酒在古代是祭祀活动中的重要物品,所以饮酒的礼仪也是纷繁复杂。从西周开始,我国就已建立了一套比较规范的饮酒礼仪,它成了那个礼制社会的重要礼法之一。西周饮酒礼仪可以概括为4个字:时、序、效、令。

时,指严格掌握饮酒的时间,只能在冠礼、婚礼、丧礼、祭礼或喜庆典礼的场合下进饮,违时视为违礼。

序,指在饮酒时,遵循先天、地、鬼、神,后长、幼、尊、卑的顺序,违序也视为违礼。

效,指在饮时不可发狂,适量而止,三爵即止,过量亦视为违礼。

令,指在酒筵上要服从酒官意志,不能随心所欲,不服也视为违礼。

正式筵宴,尤其是御宴,都要设立专门监督饮酒仪节的酒官,有酒监、酒吏、酒令、明府之名。他们的职责,一般是纠察酒筵秩序,将那些违反礼仪者撵出宴会场合。不过有时他们的职责又是强劝人饮酒,反而要纠举饮而不醉或醉而不饮的人,以酒令为军令。如《说苑》云,战国时魏文侯与大夫们饮酒,命公乘不仁为“觞政”,觞政即是酒令官。公乘不仁办事非常认真,与君臣相约:“饮不觞者,浮以大白”,也就是说,谁要是杯中没有饮尽,就要再罚他一大杯。没想到魏文侯最先违反了这个规矩,饮而不尽,于是公乘不仁举起大杯,要罚他的君上。魏文侯看着这杯酒,并不理睬。

侍者在一旁说:“不仁还不快快退下,君上已经饮醉了。”公乘不仁不仅不退,还理直气壮地说:“今天君上自己同意设了这样的酒令,有令却又不行,这能行吗?”魏文侯听了,点头称善,端起杯子便一饮而尽,饮完还说“以公乘不仁为上客”,对他称赞了一番。

这种饭桌上的礼仪随着社会进步而不断发展变迁,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但关于“礼”的中心思想一直未曾改变。时至今日,我们的很多饮食习惯依然在展现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之风。

相关文章

  • 古代吃飯的禮儀

    古代吃饭的礼仪 在很早以前,我国古代就已形成了一系列的饮食礼仪。 因为古人把饮食看作是礼仪最直接的表现...

  • 饮食礼仪

    存在即合理,老祖宗定下的规矩一定是有存在的道理,食不言寝不语是最高状态的饮食礼仪,也是自身教养的最好展现方式。 也...

  • 饮食有礼,深入餐饮文化的精髓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中华饮食,亦是源远流长。在这礼仪之邦,素来讲究民以食为天的国度里,饮食礼仪自然是饮食...

  • 文明礼仪从文明用餐做起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在这自古为礼仪之邦,讲究民以食为天的国度里,饮食礼仪自然成为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 古代礼玉六器六端之玉璧

    礼仪玉器在民间收藏中,属于贵重的门类。而在古代,玉器最初多为礼仪用品。所谓礼仪玉器,顾名思义,是指古人在祭祀、朝会...

  • 抄书打卡第九日

    #抄书打卡 今天抄的书主要是关于祭祀和礼仪的话题。通过抄书,知道了古人对于祭祀的重视,以及礼仪的制度。

  • 感恩每一个步伐,不管急,还是缓!🏘馒头家业同修D95

    #新家风家教# 节饮食,戒游戏。——王阳明·家训 解读: “饮食有节”,是古人对待饮食的态度。 玩乐,是孩子的天性...

  • 10.8 饮食礼仪——论语解读

    10.8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

  • 古人有“临丧不笑”的礼仪

    我们当下有一句流行语“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用来调侃自己经济实力不够,对奢靡生活的内容缺乏见识感受和理解认同。其...

  • 2022-04-17抄书打卡第八日

    #抄书打卡第八日 古人对礼仪的重视从本章可以略窥一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人的饮食礼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pqv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