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
《道德经》第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

《道德经》第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

作者: 教育参悟人 | 来源:发表于2018-12-23 07:47 被阅读107次

[原文]

1、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不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2、豫兮若冬涉川(1);犹兮若畏四邻(2);俨兮其若客(3);涣兮其若凌释(4);敦兮其若朴(5);旷兮其若谷(6);混兮其若浊(7);

3、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静之徐生?

4、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8)。   

[注释]

(1)豫兮若冬涉川:豫,原是野兽的名称,性好疑虑。豫兮,引申为谨慎小心。豫的另一层意思是欢喜、和乐的意思。涉川:战战兢兢、如临深渊。综合起来理解,这一句是说,“善为道者”潜心修道,始终谨慎小心,即使进入高层境界,理应欢乐、庆贺,但在成绩面前却没有表现出半点的骄傲情绪,而是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就象冬天踩冰过河一样,时刻小心,以防陷入危机之中。

(2)犹兮若畏四邻:犹,原是野兽的名称,性警觉,此处用来形容警觉、戒备的样子。当时是春秋时代各国之间的战争四起,一不小心就会出现弱肉强食,所以,要警觉。

(3)俨兮其若客:俨,端谨、庄重、恭敬。得道者甘做世人的客人,对人有礼有节,不做违背道德的事。因而,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

(4)涣兮其若冰释:涣,是涣然的意思。得道者安心静坐,排除各种恩恩怨怨和名利之心对心灵的干扰,使真气贯通全身,就会有浑身温暖如蒸,直至自失忘我,这正是涣然冰释的印证。有道之士悟证了这一道理,在人生的实践活动中就不会为身外之物所羁绊。

(5)敦兮其若朴:敦,是诚实、忠厚的意思。大道是至诚不移的,得道者始终以大道来充实内心世界,使忠厚之德不断升华。因此,他给人的印象必然是至诚不欺、忠厚朴实的。

(6)旷兮其若谷:旷,是广阔、空旷的意思。有道之士的功夫越深,道的境界就越广阔,破译的密码就越多。此时,他的视野早已跳出自我的圈子、放眼于整个人类的利益。有着山谷般的胸怀,天地般的意志。

(7)混兮其若浊:混和浊,都是愚昧、糊涂的意思。有道之士既然彻悟大道,有天地般的胸怀和志向,自然不会执着于个人的名利得失,而是以忘我的精神,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这在有些人看来,劳碌一生而不为名利,大智若愚。

(8)蔽而新成:去故更新的意思。

相关文章

  • 读《道德经》第六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

    读《道德经》第六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 文/衣者郭郭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 共学《道德经》第15天

    共学《道德经》第15天2022年3月2日 第十五章善为士者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1),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

  •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六十六章)诗解创作 作者:李府钟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善为道者)诗解创作 作者:李府钟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

  • 张咪第321天寄语

    随感 【道德经】第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自古遵循“道”的人,精微深远而明达,高深到...

  • 《老子》不一样_第六十五章_古之善为道者

    第六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

  • 2019.01.23晨间日记

    起床:8:10 就寝: 心情:开心 午休:30min 昨日感悟: 《道德经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

  • 《道德经》第十五章 微妙

    华夏传习书院~每日传习~经典永流传~ 《道德经》第十五章 微妙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不唯...

  • 读书打卡day61/100

    《道德经》国学经典教育读本 上篇|第十五章 经典原文——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复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 初识《老子》第15章

    第十五章九十八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惟不可识,故强为之容曰...

  • 道德经与经济学(十五)

    《道德经》第十五章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①,微妙玄通②,深不可识③。夫不唯不可识④,故强为之容⑤;豫兮⑥若冬涉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第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psg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