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说这个概念之前,我先来举例说一说,我工作中的经历。
我是一个开着摄影工作室的小老板,我们的常备团队目前总共有3人,分别是我和我老公,还有一名合伙人。
除此之外,我们并没有雇佣任何一名员工为我们工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作室实力确实还不够强,目前的收入难以支撑与支付雇佣别人的薪水。
然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该有的工作却一点都不会少。
我们三个人平时需要做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采购、销售、会计、售后、摄影、后期、文案推广、店务保洁……等等,一系列为了维持工作室正常运营的各种大小琐事。
另外,除了这份为之打拼维持生计的事业外,我们又同时都是有家庭的人,都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
那么怎么能合理安排这些工作,让它们尽量不耽误自己的日常生活就是摆在面前的最大现实问题。
一种方法是,将所有的工作全部交由我们三人分摊来做,毕竟,我前面所说的这些工作,我们三人都各有擅长。还有一种方法是,拿出去一部分利润,将这些工作尽量分出去,而我们三人只相对轻松利益最大化的工作。
毫无疑问,我们最后选择了后者。
这里举一个简单的小例子来说明一下。
通常数码摄影作品完成后,需要对后期的片子进行二次矫正、修改与设计的工作。
假设我完成这项工作的时候需要耗费2小时——我已经是非常熟练的操作。这种情况在商学上有一个解释叫做绝对优势。也就是说我在修图与设计这件事上,有绝对优势。
这时,我又找到一名修图师,他的修片速度可能没有我快,在修片的时候,对照片元素的理解或许也没有我准确,同时,他给我修每一张图,要向我收取一定的修图费。相比之下,他比不会做这件工作的人来说又存在一定的优势,但又不及我,这样的情况可以将他视为比较优势。
那么,单看修图这个工作,我显然是最擅长与适合这个工作的人。
所以,关于这样的后期修图工作,应该交给我来做。
但实际上,这样真的是最合理的吗?
昨天的笔记上我有学过机会成本,因此,这里也要把机会成本这个因素考虑进去。
做为一名摄影师与修图师的我,我完全可以在修图的这2个小时内至少拍摄完成一组写真人像作品,进而向拍摄的顾客收取动辄几百到几千元的摄影费——而这是我在选择修片时的机会成本。
与交付给修图师时他向我收取的修图费用相比,显然我在这两个小时内可以创造的利益更高。也就是说,我的机会成本更高。
那么,关于后期修片这件事,除了非必须由我完成的理由外,我一定把这项工作交给比较优势更大的修图师来进行处理。
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因为,他的机会成本相比我来说更低。
所以,不是把工作交给最擅长的人去做,而是把工作交给比你机会成本更低的人去做。
比较优势的概念:通常是指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行为。
以上文章是我在早上听完实用商学课后,用自己的理解总结出来的关于经济学里的基本小知识点。
如果能帮助到你,真是万分荣幸。
网友评论
这是一个管理者的智慧之所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