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这件小事》

作者: 花棒 | 来源:发表于2016-08-30 00:15 被阅读0次

    今天的朋友圈和微博被老王(王健林)刷屏。他在采访中说,最好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先挣它一个亿。网友们深受鼓舞,纷纷表示要先减肥50斤。我不要一个亿,也减不了50斤,我的小目标就定为每天完成一篇千字简书好了。

    私以为读书笔记是练笔的最佳插入点。想写读书笔记很久了,无耐读书不精,端不出整盘菜来分享。想起看过的知乎周刊《读书这件小事》,内容贴心,长短合适,可以拿来一试。已然忘记具体讲的是什么,恰好这段时间一直在学习怎么读书,为了写读书笔记又读了两遍。

    怎样找喜欢读的书呢?张佳玮和周筠的推荐是从自己喜欢的书中,顺藤摸瓜发现新的作者。那些翻译了不少好书的人,如傅雷,好的出版社,以及出版社出版的好丛书,豆瓣好豆列,都能成为找到好书的地图、索引或过滤器。由此我又想到女儿买的计算机专业书箱,确是看了知乎大V萧井陌的推荐买的,业界牛人的推荐也是购买专业书籍的主要参考。

    关于读什么书的问题,采铜是建议多读一些有事实性材料的、包括很多细节和描写的书,而少读理论性、论述性的书。前者包括小说、传记、日记、书信集、笔记甚至手稿、档案等,读这些书可以让你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世界的真实和真切的一面,然后独立思考去把它们组织起来,形成自己的思想。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曾经很久不看虚拟类书籍,还以为自己很高档似的,在看了《故事》以后才知道,小说是挖掘自己的潜意识,能扩展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是明价值的。而世界上的道理,好像大体上都类似,懂得了很多道理,也还是过不好自己的生活。

    阅读需要技巧。特别是对于非虚构类书籍来说,把一本好书,甚至书里的某个章节,钻研透彻,远比看上许多书有用。要主动阅读,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都要带着问题,主动判断和思考。可以阅读时就打算向别人讲述学过的东西。要边看边做笔记,不做笔记的阅读非常“潜”,读了说不出所以然。要寻找主要脉络。打开思维导图软件,参照题目、标题、副标题并挑出关键性的句子,制作这个材料的思维导图每阅读完一章或段落时,不断地把自己的阅读心得归纳到思维导图上。要构建自己的知识地图。用手写、手绘、思维导图、PPT、摘录、书评都可以,整理内容的同时,进一步地思考把内容变成自己的,看看如何应用或归纳到个人知识体系中,把学到的东西变成一个知识地图,一点一点地完善。要像学生一样测试复习,将手绘思维导图,与软件制作的作对比,复习没完成的内容,直到不需要任何帮助或提示就能全部完成所有的思维导图为止。

    要主动阅读,勤于思考。爱因斯坦说:“Reading, after a certain age, diverts the mind too much from its creative pursuits. Any man who reads too much and uses his own brain too little falls into lazy habits of thing.” 阅读,到一定阶段,会转移大脑自身的创造性追求。任何人阅读太多但是实际应用太少就会沦落成懒于思考的状态。用中国话说,就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一个人读了很多书,而学不会感受生活,学不会自己思索,那他并没有真正读通。

    在这本书中,大家还分享了怎样买书便宜的问题。我的经验是:尽量购买kindle电子书,到孔夫子旧书网淘书,图书馆也有很多新书,精读重读好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读书这件小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qff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