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和老公给我的父母买了一部手机。之所以是说给父母而不是说给父亲或母亲,请听我稍作解释。
这手机我本来是打算母亲节送给我母亲的,但我不知每天瞎忙啥一直没把这事落实了,一不小心竟然拖的都快过父亲节了。又因我母亲现在也不会用智能手机而且也没有想要学习的意愿,正好父亲的手机坏了那就送给父亲吧,反正我能用微信联系上他们就行了,嘿。
其实如今买个手机都不算个事,可我现在却要用它来说说事儿。

我们昨天买的是一款七百块钱的手机,这个价钱算是智能手机里低档水平了。
呃,虽然不是什么好手机,可好歹是新的呀,我觉得比送给父母一部自己用完淘汰下来的手机强那么一点点吧。
其实放在过去我会觉得给父母买这么便宜的东西很没面子,怎么说自己也是上班挣工资的人,自己拿两三千的东西给父母买个便宜货糊弄,不行不行绝对不行!当然,如果我昨天坚持要买个更贵一些的手机老公也阻拦不了我,但是那样做的结果是怎样呢?除了满足了我的一时虚荣心之外就只剩俩字了:绝对浪费!
首先从消费水平上来说,我和老公都只是很普通的工薪阶层。工作是现在说出来都会被人笑话的“铁饭碗”,每个月也就靠这点死工资过活。我们的消费水平属于哪个档次是很明显的事情,一不留神都有可能拉低全民消费总线啊。俗话说穿衣吃饭看家当 ,我们很有自知之明没事别打肿脸充胖子。
再说说我的父母吧。他们是今年才学会用智能手机,除了聊微信和玩个单机版斗地主外其他功能基本都是闲置,有时候甚至都嫌弃触屏手机接打电话不方便。这种情况下,即使我们给买个很贵的、功能全乎的手机说实话也真的是一种资源浪费。
还有就是现在的手机更新实在是太快了,基本上是最多两年就得换一个。如果对手机没有特殊要求,我们这些普通用户还真没必要买多贵的,因为你再贵也用不过两年呀。当然如果您是土豪,那就另说了。
综上各种因素考虑,我们在逛了几家手机店铺后选了一款两人都觉得还算满意的手机高高兴兴地回家了。这是一件很小的事,能挖掘出来的东西除了上边那些外还有一个不易发现的点,我扒出来跟大家说一说,那就是夫妻之间的相互理解。
没结婚的时候,我自己挣钱自己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没花你家钱谁也别管我。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我结婚了有家庭有老公有孩子了,我不能再一个人想干啥就干啥了,我必须要考虑到对方的感受。
因为有些事不只是钱的事,而是一个家庭的事情。我希望我的家庭是和谐的,夫妻之间有什么事情都能商量着去做,而不是其中一个去独断专行。
如果就买手机这件事放在我刚结婚的时候估计都能为此而吵一架甚至干一仗,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很缺乏现在这种我觉得很可贵的理解和默契。
刚结婚的时候,我可能会因他选一款比我心目中价位低的手机而觉得他小气,这是在给我的父母买东西,你怎么可以买便宜货呢?可是我现在不会这么想了,因为经过了这几年的磨合和了解,我清楚了他的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惯。
我知道他买东西的时候首先考虑到的是实用,如果他觉得物有所值,不管是给谁买东西、不管东西是什么价钱都会很痛快地付款,有时候甚至都会超出我的承受范围。但是如果他觉得这东西不值那个价钱,那买一块钱的东西也会去讲价。
而我又是那种大大咧咧很不会买东西对钱的敏感度极低的人,觉得好就买了很少讲价钱。所以刚结婚那会我很难接受他的那种消费理念,我们也经常会因为他和人家讲价钱而吵架,我觉得一个大男人家的讲来讲去真是不痛快好丢人。可现在却很享受他这种本事,觉得他好厉害总能买到又便宜又好用的东西。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在买东西上真是很低能,迫不得已自己都不想独自出去买东西,总觉得自己不识货被人骗。
因为了解而理解,所以买手机的时候,我会参考他的意见要选经济实用的,他照顾我的感受尽量给父母买好的东西。再把前边的那些因素考虑进去,经过一番讨论和对市场的考察,最终我们意见达成一致买到了都觉得很满意的东西。
买手机真的是生活中一件非常非常小的事,却让我看到了我们的进步。
夫妻之间从不理解到理解这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俩人经历时间的磨砺,更需要双方都用心去感受和总结,然后去改变或寻找最适合你们俩的生活模式。只有这样夫妻俩才能把心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日子才能越过越红火。
我们的小日子就是这么过起来的。这些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家和万事兴,相信我,这绝对是真理!

正好我们上周家长学堂的课程主题是“放低姿态是一种智慧”,留的作业是让我们记录下一周内放低姿态做过的事。
买完手机后我突然意识到这不就是一件放低姿态做得事吗?我放低姿态买了便宜但实用的手机,放低姿态参考了老公给出的建议,没有这些“放低姿态”就不可能有最后那个皆大欢喜的结果。
只是这种放低姿态不是一节课顿悟出来一夜之间就学会了的,而是在时间的磨砺下润物细无声中发生的。
也许我不可能每天都能做出一件放低姿态的事,但只要对发生过一件事用心体会了那也是一种不小的进步。而且只要你内心有了放低姿态这个概念,那你拥有这种智慧也将是必然的事情。
(再插一句题外话,孝顺老人这件事一定要趁早,别像我一样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