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不好的学生常常被称为学渣。对其本人和父母来说都是一件不愉快的、令人气馁甚至十分痛苦的事。但现实就是这么坚硬,考试要看成绩,升学要论排名。都得按照这个轨道走。
我觉得,学渣面临的最大威胁,并不是分数的低迷,而是信心的崩塌。作为学渣的父母,面临的最大问题,并不是对成绩的焦虑,是理性的迷失。在强大的现实面前,我们常常看不到孩子真正的长处,容易陷入以偏概全的陷阱,不能或者顾不上对孩子给与全面客观的评估。难以对孩子树立必需的信心。
当前的普遍现象是,学校的教育和考试只提供了一把一唯一的尺子。符合这把尺子的就是优等生、出色聪明的孩子;不符合这把尺子的就是你差等生、落后愚钝的孩子。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学渣的父母,常常要承受比一般父母更大的困扰、更多的打击和煎熬。考试分数的排名,家长会上的点评,老师的投诉电话,考不上好学校的焦虑,对孩子的失望和气馁,都会使身心饱受折磨。学渣本人的自卑、羞惭、力不从心等各种感受大概也很难避免。
在现行教学模式下,无论是学渣的父母,还是学渣本人,他们所需要的关心可能比学霸们更多一些。他们被对待的方式,被教育的方法,可能需要更加多元、更加精细和个性化一些。他们常常需要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才能扭转颓势,得到显著的进步和提高。但在教育资源有限,僧多粥少的大背景下,这些又是目前学校教育所难以提供和解决的。这使学渣们常常面临自求多福的客观环境,学渣的父母陷入无助的心理困境。
面对现实,作为学渣的父母,我们该怎么办?守株待兔、无所作为自然不是最好的办法。我们必须动脑筋,想办法,努力为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激励、引导和辅助方案。除此之外,我想不出还有什么天上掉馅饼的奇迹发生。
在做这个事情之前,我们要厘清一些认识,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否则可能很难操作得好。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特别的个体,一定有其与众不同的地方。我观察自己的孩子,虽然他有诸多方面不尽人意不及其他,但他不为外物所动得淡定心态,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持之以恒的坚持,仍然让我感到敬佩。他那动手捣鼓一些小玩意儿的能力,也比很多同龄的孩子高出一筹,令人刮目相看。我有时想,这难道就不是一种能力吗?从能力的多样性角度考察,学霸不是样样都比学渣强,学渣也不是样样都比学霸差。既然如此,学渣也就有扬长避短、展其所长的可能和空间。关键是我们要能找到那个力点,找准那个契机和条件,以及具体使用的激发助推方案。
从现实教育的结果来观察,我们其实能够发现,可作为的空间还是存在甚至是很大的。比如,无论是钢琴王子、体育健将,还是娱乐明星、商界强人,我们常常只看到他们头上耀眼的光环,看不到他们光环下面的灰暗和阴影。在光晕效应的作用下,我们只看到他们高大完美的形象,看不到他们背地里的缺陷和不足。我这样说,并不是因为心理的阴暗而胡乱猜度。只是想说明,每个人都是复杂的、立体的、多面的。人的发展优化也是全面的、立体的、多维的。教人育人也应该是一个立体全面多维的工程和过程。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应尽量避免以偏概全、武断定性或者妄自菲薄。
学渣未必真渣,未必全渣。即使是真正的学渣,也一定有其闪光的方面。作为老师或者父母,必须找到那个闪光点,看到那个闪光点。然后想方设法让那个光点更亮更大,甚至大放异彩。学渣自己当然也要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才行。
我曾经有一个中学的同学。读中学时数学很差,总分不高,但是文采优异。若干年后,她成为一家媒体的最出色的主编。
有一个亲戚的小孩,读书成绩总是不好,没考上什么像样的大学。但这孩子为人低调,做事踏实,又是个吃货,喜欢尝试美食。最后他开了一家小吃店,经营得有声有色,风生水起,穿上西装打上领带,也有点儿小企业家的范儿。
还有一个朋友的孩子,读书成绩不怎么样,语数英都不太好。但是唱歌很好听,在班级文艺晚会上,用手敲桌子也能够打出很动听的节奏。老师说你何不考虑学学声乐呢。一语惊醒梦中人,最后他考上了一所著名的音乐学院。若干年后说不定能成为一代艺术大师也未可知。谁说得准呢?
作为学霸的父母,在承受巨大压力的同时,头脑一定要冷静下来,细心观察分析发现学渣孩子的能力特长,然后尽己所能给其提供必要的引导鼓励和帮助,尽可能让他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充分发展。
世界上没有一无是处的孩子,只有视而不见的父母和老师。烂船也有三寸钉,朽木也有一段好。作为学渣的父母,一定要淡定,一定要坚强,一定要有信心,细心观察,善于发现,为孩子鼓掌加油,全力助推,让学渣心无挂碍,展翅高飞。相信每个学渣都可以拥有自己美好的未来。
愿我们的孩子阳光快乐,努力攀登,不断提升,勇敢地追求属于自己美好梦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