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开始共读群的新书《周恩来传》,正值周总理逝世47周年,到读其这本书的时候,不由把自己带回周总理经历的那个破碎的年代。
不小心开了一个《人民大会堂泪如雨下,6分50秒已泣不成声!》正是郭兰英奶奶在人民大会堂的纪念周总理的视频。
在一个又一个声泪俱下的怀念视频出现时,不由想了解这是怎样一位伟大的人。
同时,那份沉重的触动让自己不知怎么写《周恩来传》的感悟。
我想只能给自己提一些思考问题吧?
为何在前言中,作者因为其他国家办事的问题,在会后采访周总理的时候,周总理为何欣然同意采访?
为何明明其他工作人员已经满是愤懑的时候,周总理面对采访,面对明明是之前回答过问题,仍然如时间很长一般的耐心的回答着?
我想这些都是自己应该在反思的?
同时想想今天在读的:为何周总理在他在南开读书的时候能回答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语句?
在他读书前的所见所闻给了他怎样的思考?同时也给自己现在怎样的思考?
周总理东渡日本题诗到: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面对当时的破碎的时局周总理东渡是为了寻找什么样的的救国论?他如何寻找到的?
今天感觉没法好好专注,可能是单位的人都走了,没什么心思去学习,也可能是自己不想努力了,也想休息。
不管是学习还是其他都有些累,毕竟一年过去了。
可能最近感觉每过一天都有一种倒计时在流逝的焦虑感。
每当焦虑感浮现的时候,我都会闭上眼睛让自己的思绪专注于呼与吸之间来默想一会。
心闲人不闲,自己的内心沉静下来,每一天都踏实地和充实地过好。
体会下当下每一天的小确幸,体会下当下每一天的安宁,而不是焦虑满盈的想去追求什么,想去赚取什么……
看来临近假期,心真的散了,一点也不想专注去书写,一点也不想沉静学习。
感觉这很神奇,时间相同,只是环境和环境表达稍微有所变化,就没办法去静心来安静学习。
很有意思的变化,让我想到《缠绕的意念:当心理学遇见量子力学》 迪恩·雷丁老师研究冥想对于双缝干涉实验的影响。
当老练的冥想者关注光子的时候,就会让干涉条纹局部变暗。
人没有办法欺骗光子,只要观测它们运动方向,它们就会变成粒子性。
我确实不能欺骗自己的内心,让自我催眠,自我催眠不是自洽是一种欺骗的粉饰。
这也是今天很有意思的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