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章笔录上班这点事儿
第一批95后7个月就辞职:我不怕吃苦,只是不想随便吃苦

第一批95后7个月就辞职:我不怕吃苦,只是不想随便吃苦

作者: 赵晓璃 | 来源:发表于2018-08-16 22:19 被阅读247次

    文|赵晓璃

    写在前面的话:

    近期,领英发布了“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发现70后的第一份工作超过4年才换,80后则是3年半,而90后骤减到19个月,95后仅在入职7个月后就选择了辞职。

    我整理了最年轻的这批95后咨询者的咨询资料,挑出了一些代表性的案例,在此做些文学加工及处理呈现出来,试图就一些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到一些建议,希望能给更多的人带来一些帮助和启发。

    一、“年轻时不折腾,难道留到退休后再折腾吗?”

    咨询者小亮(化名)是一名意气风发的95后,这不去年刚毕业,就在家人的安排下进了一家国企上班。

    小亮大学学的是国际贸易专业,当初之所以选这个专业,是因为高考分数不够好,为了在分数范围内能上一所相对好点儿的学校,专业什么的就顾不上了,稀里糊涂就读了这么一个专业。

    话说大学四年,小亮对专业课丝毫不感兴趣,更是对做生意没有感觉,不过小亮的父母也没打算让宝贝女儿出来做外贸,这不,他们早就打点好了关系,一来让女儿毕业后留在身边,二来给安排了一份国企行政办公室职员的工作。

    在父母的眼里,这份工作体面又不累,女孩嘛,又不需要太辛苦,等工作一两年再考虑恋爱结婚,一辈子安安稳稳风平浪静的挺好。

    可是小亮做了半年,就感觉到了深深的痛苦,她想转行,可又不知道到底转向哪里。 

    “晓璃老师,我真的害怕这种一眼望到头的日子。从小到大,我都是父母眼里的乖乖女,但是这一回,我想自己做主。”小亮前来向我寻求帮助。

    我深刻理解像小亮这样的年轻人的痛苦和迷茫。

    二、选择职业起步,有三点不容忽视

    不论是从时代背景还是就业环境来看,95后面临的压力,绝不比前辈们轻松。

    1、社会期待VS自我期待

    在很多年轻人身上,撕扯最大的矛盾当属社会期待和自我期待了。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你我无法摆脱世俗的比较,我们渴望获得社会认同,也希望有一天自己能比别人过得更好,这一点谁也不例外。

    问题在于,怎样的生活方式是“好的”?怎样的选择又是“正确的”?

    “好”也好,“正确”也罢,本身就是极为主观的概念。

    而在社会期待中,对我们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重要他人”的期待,尤其是我们的父母。

    在父母的社会比较体系中,孩子是否端着“金饭碗”、工作是否安稳无忧、是否早日成家让他们抱孙子(外孙),都是父母这代人关注的话题。

    在这种前提下,你对自我的期待和父母期待就会产生偏差。

    有人屈从于父母的意志,无奈苦了自己;

    有人想要挣脱听从内心的声音,但害怕未知的风险。

    事实上,独立最关键也最痛苦,一个人真正独立的第一步,就是学会区分他人的期待和建议。

    在小亮父母找关系安排小亮进国企的这件事中不难看出,小亮父母对她的期待是希望女儿一生不要过于奔波劳累,安稳过一生就好。

    他们对女儿的建议是希望小亮接受安排,到国企做一名办公室文职工作。

    对于期待部分,我们表示理解;

    对于建议部分,我们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选择接受或者不接受。

    2、自我特质VS 岗位特点

    职业定位中的重要部分,就是要评估自我特质与岗位特点是否匹配。

    匹配度高,则这份职业可以长久做下去,且容易获得成就感;

    匹配度低,则这份职业对你而言度日如年,很难获得成就感。

    那么,如何评估自我特质呢?

    我们可以从过往的经历中找出线索与轨迹。

    例如,小亮在大学时代由于对专业并不感兴趣,她便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不少社团,负责给社团活动出海报、拉赞助等等,她出的海报非常独特,在宣传栏里非常抓人眼球,获得过很多好评。

    还有各种事例渐渐印证了小亮的特点,那就是以创意类思维见长,喜欢从整体把握事物,对构图、色彩及文字具备不错的敏感度。

    想想看,具备这种特质的人,是否和办公室文职工作匹配呢?

    答案是否定的。

    对于办公室文职工作而言,并不需要从业者具备怎样的创意,而是需要听话干活、做事细致,对人际关系要具备一定的敏感度。

    显然,小亮从事的岗位特点并不匹配她的自我特质。

    3、主观愿望VS客观环境

    对于初入职场的小亮而言,她希望自己能迅速融入职场角色并获得良好的发展。

    然而不要忘记了,我们的职场发展无法脱离客观环境。

    1)、从企业运作流程评估自己所处的位置

    小亮所在的这家国企属于制造业。

    在制造业中,有两类部门最受重视,处于价值链的核心,分别是研发部和销售部。

    研发岗位属于智力密集型,销售岗位属于资源密集型,两类岗位创造的价值巨大。

    次之则是生产部,这属于劳动密集型。

    最后才是各大职能部门,例如行政部、人事部、财务部等。

    而小亮所在的办公室隶属于行政部,算是很边缘化的一个岗位,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和价值链核心岗位媲美。

    2)、从企业文化氛围分析自己的发展前景

    在小亮所在的国企中,由于机构庞杂,人际关系复杂,有不少都是像小亮这样通过关系进来的,所以企业文化整体上,注重关系更大于实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意气风发、注重实干的小亮觉得如坐针毡,她觉得自己在这里干下去,受点委屈吃点儿苦自然不算什么,但没有意义的吃苦无异于浪费生命。

    职业技能而言,文职工作无法让自己有更大的提升;

    企业文化氛围来说,不擅长走动关系的小亮晋升空间更是渺茫。

    3)、从工作内容判断是否有利于未来的发展

    就小亮的工作内容而言,基本上都是打印、粘贴报销单据、统计考勤数据、将相关数据录入到系统中、处理领导交付的其他任务,基本上,这些事务做下来,既不能提升能力,又无法积累资源。

    “既然工作都要吃苦,为何不挑点儿有意义的苦来吃呢?”我说。

    三、年轻人敢于跳槽,未必是件坏事

    其实,70、80后年代的人之所以没有那么频繁跳槽,一来和整个社会的就业机会和环境有关,那个时候其实并没有太多的行业及岗位可供选择;二来和70、80年代人的成长经历不无关联。

    基本上,70、80后这两代人童年物质生活匮乏,家长常常忙于生计,有的疏于教育,也有的情绪暴躁,常常采用“打压式教育”。

    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70、80后,普遍自卑,心理安全感差,做事不自信、缺乏勇气。

    而90后尤其是95后的成长环境,和70、80后的无法同日而语。

    至少,95后的年轻人犯不着只为“五斗米折腰”,有家庭经济基础撑腰,更有壮志未酬的抱负与理想,加上社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涌现出很多新的行业新的岗位,确实让年轻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因此,从积极的角度来看,95后跳槽现象正是反映了时代的进步。

    对于企业而言,员工跳槽将会促进企业和组织重新考虑如何留住员工,通过拓宽晋升渠道、增加竞争的透明性等方法留住员工,有利于整体就业市场的改善

    对于个人而言,经历了跳槽的“阵痛”,必然会促使他们反思自我,更好地做出下一次的职业选择。

    四、如何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

    事实上,职业规划这件事说到底并不复杂,它可以概括为三个核心点。

    1、对自己的定位

    想要找到适合的职业方向,必须要首先了解自己。

    例如,你是更适合在深度上钻研,还是适合广泛的看起来有些跳跃的工作呢?

    深度来说,通常你需要找准一个方向,进行必要的累积,通过提升能力和累积资源,最终达到一定的成就。

    广度来说,如果你喜欢的面很广,不妨想办法在短时间内接触了解更多的领域,然后迅速学习和成长,在看似不连续的职业跳跃中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跃迁。

    放在小亮的案例中,她反馈说自己并不是后者,反而是更愿意深入做一件事情,例如给学校社团出海报,她就愿意反复研究每一次的设计,争取一次比一次好。

    2、能够持续多久的热情

    这件事情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在每个岗位上真正用心停留的时间。

    如果你能了解自己在某件事情上面的兴趣周期,就更容易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了。

    根据小亮的回忆,她对构图、色彩等兴趣由来已久,小时候就想学画画,但是父母觉得影响学习就没有给她报班,后来,她一直对这件事情念念不忘,经常喜欢买设计类的杂志翻阅,对美很有感觉。

    也就意味着,如果小亮能够从事相关的职业,是可以停留很长时间的;即便中间会换公司,也不妨碍在这个行业中的持续发展。

    3、是否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每个人对职业的期待不同,多大的欲望匹配对应的规划,本身就没有好坏之分。

    对小亮来说,她渴望赚钱,也希望能在一家公司的核心岗位上做出成绩,从而获得高收入,这一点无可厚非。

    五、给自己的才能找一片适合的土壤

    经过几次咨询之后,小亮最终决定转行UI设计领域。

    她的决心挺大,报了培训班进行了系统学习,后离开家乡,来到一座大城市,应聘到一家创业公司的相关岗位。

    虽然也很苦,但小亮认为,这些苦是必要的,她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热情,每天加班到很晚,每天感觉自己就像一块海绵那样,不断吸吮新的知识,感到无比充实。

    我知道,社会舆论总是喜欢给年轻人贴标签,就像70后背负的“保守”、80后背负的“自私”、90后背负的“叛逆”一样,如今,社会舆论又开始给95后各种标签和定义了。

    但是我想说的是,每代人固然有各自的时代烙印,但是有一点却始终没有变过。

    那就是,不论是选择隐忍在一个岗位上奋斗多年,还是零容忍不断地进行岗位切换,我们所致力于的事情从来没有变过,即,不断发现自我,直到遇到更好的自己。 

    从这一点来说,我们何妨多给这些95后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多从组织的角度去设计更好的人力资源架构、设计更宽敞的晋升渠道、设计更透明的奖惩制度、多从人的角度真正关爱这些年轻人的成长,等等,或许才是比一味批判这些95后更有意义的事情吧。

    “人们之所以不愿改变,是因为害怕未知。但历史唯一不变的事实,就是一切都会改变。”——尤瓦尔·赫拉利《未来简史》

    作者简介:赵晓璃,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国家心理咨询师,职场作家。著有以职业咨询案例分析为素材的职场畅销书《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成为职业规划领域为数不多的咨询实战及个人发展实用书籍。2018年职业规划及工作方法干货类新书《从极简到极致:在擅长的领域做一个厉害的人》已在当当、亚马逊、京东等平台有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Diablodon:我不怕吃苦,但我从来不吃无法自我实现的苦
      • 认知成长笔记:才毕业不可能了解这么多;这么深。很少!
        就算知道也不会有太多选择的余地,现实与理想是有差距的。
        历史都是对过去的总结和评判,而自己身处当时的环境与现实情况能做出如何的选择?对于职业规划也是如此。
      • 3390b1c39caa:我也和文中的故事差不多,高中毕业上大专,对未来一无所知,专业也不知道怎么填写,家亲也没个推荐,填专业的时候抄了同学的,同学大专升本,我出来工作各种不顺,现在已经跌进谷底,家人给我找个保安辅警的工作,我不愿意去,一拖再拖,我觉得我根本不适合,我还有一腔热血,不应该去这种工作,哪怕是工作一年半载都觉得浪费青春,不过还是顺服了,明天就去了,可还是想不开,烦躁了一天,晓璃老师可以点一下我么
      • 5a128299fbf4:很正常,时代不一样了,社会环境也不一样了,70后当时的就业环境能跟现在95后的就业环境比吗?
      • 木酥纸:95后,目前想提高自己的方方面面,一方面感觉自己还算年轻,另一方面,小地方,家人催婚的状况也很多,所以就很迷茫,但又觉得自己很可怜,毕业这么久,都没有攒下钱😂
      • 小洁巴:刚做了一个工作,每完成一项事情就有点成就感,但是最近加班很多,都是值班,极度不喜欢加班,怎么抉择了?换个公司又没有这个工作多少的类似经验,迷茫!
      • 谢盼盼:父母的眼界真的决定你很多,在你真正独立之前
      • 妗妍:晓璃老师,这个留言是表达感谢的,看了你的文章对自己的帮助很大!现在工作遇到瓶颈,刚看完了你的《停止盲目努力》醍醐灌顶,受益匪浅~自己和案例中小朋友的经历几乎一摸一样,乖乖女,报了个经济管理专业,当初在父母的安排下找个稳定的工作,不甘一眼到头的日子,发现自己一直喜欢画画,遵从内心的选择,自己报了个班,入行互联网产品设计已经4年了,一切成长都是基于热爱的职业,到现在不后悔,仍在继续...:v::sparkling_heart:
        赵晓璃:@妗妍 恭喜你,加油
      • 彩蝶舞夏:职业规划真正变成一门科学,而不是父母的为你好
        赵晓璃:是的:)

      本文标题:第一批95后7个月就辞职:我不怕吃苦,只是不想随便吃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rfabftx.html